第433部分(第1/4 頁)
三祖未雨綢繆,在戰敗魔族的那一天點燃了道火,提前開始“殺神”之業。
三祖很清楚,只憑道統的力量不可能完成魔族未競的事業,道火殺不死樹,他們其實是在用道火隱藏樹的存在,這件事必須立刻就做,因為第一代、第二代道士親眼見到樹的強大與魔族的毀滅,能夠理解此舉的重要性,第三、四代以後的道士就未必了。
禿子隱約有些理解了,“這就像我娘知道我愛吃糖,就算我對天發誓絕不偷吃,她也會將糖事先藏起來,讓我以為家裡根本沒有糖。”
在方尋墨看來,樹與糖都能引起渴望,只是強度天差地別,道士們終生都在摒除七情六慾,可是對修行本身的渴望是無法消除的,這種渴望早晚都會將道士引向神樹。
三祖也料到了這一點,隱瞞樹的存在只對低等道士有效,總有個別實力強大的高等道士會猜出或看破真相,有人不在意,有人卻會受到吸引,他們最初可能只是想來看看樹的模樣,一步步走下去,最終會產生跟魔族一樣的貪婪。
三祖於是設定了止步邦幻境,所有進入其中的道士都會透過種種跡象感受到神意,等他們發現這神意與樹無關,其實來自道統的時候,一切皆晚,無論是試圖滅火,還是按照三祖的意思自燃內丹,結果都是一樣的:成為道火的一部分。
用這種方式,道統既隱瞞了樹的存在,又剔除了心志動搖的高等道士——這些人留在道統內部有可能會造成更大的危害——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初受到誘惑的都是服日芒道士,最近幾萬年才有服月芒和注神道士偷偷進入止步邦,他們的法力更弱一些,引起的幻境微晃,都被止步邦記錄下來。
楊清音一直在安靜地傾聽,禿子卻是有疑問就提出來,“三祖就不怕後代的祖師也受到誘惑嗎?比如說你,你什麼都知道,你要是悄悄進入止步邦,肯定不會被困住。”
第七代祖師是最後一個瞭解全部真相的人,他發明了根本隱遁之法,令道士的三田更加牢固,對記憶的防護前所未有的嚴密,即使是低等道士也很難被人奪念。在他死後,真相跟樹一樣被隱藏起來。
三祖的計劃自然進行,不需要任何人的推動與維持。幻境就是幻境,火樹王與臣民們的一切行為與思想都已被規劃好。不會像真實的人類與妖族一樣產生無謂的野心,更不會進行出乎意料的冒險。
方尋墨擔任第三十七代祖師千有餘年,直到一百年前才知曉止步邦的秘密,並不是因為他比前代祖師更聰明更好奇,而是因為時間到了。
道火不熄,那是因為代代有傳承,燒樹的道火終有結束的一刻,火以樹為柴。樹以火為養料,到了最後,火與樹將成為一體,火樹的種子則會衝出止步邦,遍佈天下,它們或許無意復仇,可天性卻讓它們能夠點燃道士的內丹,那將是道統的滅亡。
於是,道統的秘密向當代祖師顯露了,其中詳情方尋墨一語帶過。那涉及到另一些不足為低等道士所瞭解的秘密。
這是三祖整個計劃最難以預料的一刻,他們在十三萬多年前無從判斷這一代祖師是否會受到誘惑,方尋墨是道統實力最弱的三名祖師之一。卻要由他做出最為重要的決定。
方尋墨沒有絲毫猶豫,道士之心沒有因為知曉真相和更強者的存在而發生絲毫的波瀾,他一絲不苟地執行三祖早已制定的計劃:在道統內部尋找最後一名前往止步邦的道士,同時試探魔種的意圖,希望得到虛空中的支援。
魔種被自己的力量所腐蝕,對樹的恨意早已消失殆盡,可他們知道,只要樹還存在,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於是經過近百年的試探與談判,魔種同意交出毀樹之法。條件是道統移開鎮魔鍾。
方尋墨同意了,事實上這也是三祖定下的談判條件。他們預料到道士的境界會越來越難提升,法器的力量卻會越來越強,道統的整體力量還是會遠遠強於第一次道魔大戰的時代,放出魔種再進行一次決戰是可以接受的。
在道統內部尋找人選的工作進行得也很順利,方尋墨是祖師,可以指定任何一名道士去執行這件有去無回的任務,但這不是道統的行為方式,他默默觀察,如果有高等道士恰好在這期間自行看破真相併受到樹的誘惑,那麼他只需要順其自然就行了。
這個人在幾十年前出現了,就是左流英。
楊清音第一次提出疑問:“左流英?他知道止步邦的秘密,卻將任務推給了慕行秋?”
這就是方尋墨感覺到解釋困難的原因,低等道士不瞭解高等道士,以至於產生了不應該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