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部分(第2/4 頁)
但就是絕對不能服同類,“人”!
而所謂的“天意”之論,其實不過是某些人為了掩飾自己因無能而失敗的窘困!而以“天意”為藉口遮掩,無非就是說並沒有在本事上輸,只是對方命好!
對不可抗力的掌握,以及對可避免事端的遮掩,形成了人類的一種“墮性”,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放逐”!因而使人們的向前力開始退化!
其實中原的南北也有一定差異,南較柔,北較鋼,南方多深沉,北方多豪放!古今帝王多出自北方,但歷數各朝代,南方官員的數量要比北方多很多倍!
而且,南方人綿軟,雖智強,但心理較弱。所以在強災難中,南方選擇自殺的人恐怕也會多過北方。而北方人多將“沒心沒肺”當做豁達,所以乞丐也就更多!
北方人很多不懂南方人為什麼因為失敗,痛苦而放棄寶貴的生命!正如南方人很少能瞭解,為什麼北方人寧願不顧尊嚴去向人搖尾乞憐!
如此也就得到了一個答案,首先一代帝王必須要非常強大的包容力,包括受到歧視,侮辱的包容力。但大臣,無論多大的臣可以不具備這種特質!但他們想把臣做大,就必須有一定的氣節和操守,那樣才能讓帝王放心!
所以,“智”與“力”的區別不是說因為有了智慧,就可以不惜捨棄義氣而選擇背叛,只是因為所謂識時務者看得太清而缺乏了進取心!同時,也不是說力強,少智就會有進取心,捨棄尊嚴只為了一條命。而是因為缺乏對事務的明辨力,因而缺少了“臥薪嚐膽”的深沉氣質!
回到正題,牧民的智慧源於生活,而中原英雄崇敬的是氣魄,而不是生活的瑣碎!
商量過後,決定將所有人分為四路,分別由擅長捕獵追蹤的牧民和擅長搏擊的武林人士組成。四路人分別由不同的道路進山,呈合圍之勢,彼此距離不遠,方便聯絡。一旦哪一邊有所發現就馬上發出訊號,其他三方則包抄合圍!
自然,這樣的謀劃必定是慕容金勝這中原武林高手的傑作……
果然,眾人一入山也發現了一些鹿群,但數量比之草原上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最多的不過五六頭,還有耍單,耍性格的!
分分合合的戰略在小範圍內發揮的作用可以很大,連續幾次的行動,無論是掉單還是成群的,都可以很快的包圍擒拿,所耗費的力氣也小很多!
當然,鹿王絕不是輕易可見的!此時牧民在對抗天力的過程中沒能消弭的野性也顯露了出來。因為找這些傢伙的老大吃了太多苦頭,牧民紛紛開始了殺戒,飲血食肉。但漢人這個時候的習慣性“儒”性也顯露了出來,油然而生憐憫之情。
但當他們嚐到了鮮美滋味之後,這些後世子弟的貪婪本性,和涼薄心態讓我們的孔老夫子終於昇天成仙了!
相對於他們的不忍釋手,牧民豪放的拋棄了飽腹之後的所有剩餘,繼續自己本來要做的正事!
(說句題外話,寫這一段的時候真費勁,腦袋裡突然一空,這些都不知道是怎麼就寫出來了。反正已經寫了,大家仁智各見,請勿吹毛求疵!)
火燒火燎的肉香使遠方的“其類”們傷而醒覺,迅速的逃離險地,也算是這些亡魂最後對同類的一點惠澤了!
牧民們都奇怪的看著這些中原人,很奇怪為什麼他們都吃不下了還緊緊抓著手裡的肉不放!慕容金勝感到一陣心虛,尷尬的扔掉手裡拿著的鹿腿,訕訕的笑了笑。眾人依依惜別之際,有人在丟掉手裡肉時還狠狠咬了幾口,撐的怕是就算見到鹿王都跑不動去追了!
更有甚者,像對美女*一樣的又撫又親,最後為了功名利祿不得不捨棄了情義!還有人不捨魚也不捨熊掌,放到口袋裡,或者束之高枝,或藏於隱秘之地,小心的就差立上塊“此地無肉一小塊”的牌子……!
一切停當了,雖然時間也沒用多少,但在此時此刻卻也顯得極為滑稽,搞得牧民們大為莫名其妙!而慕容金勝心裡苦笑,想此情此景若被莫流香見到也不必去找鹿王了,因為他一定會臊死!
夫妻倆相對苦笑,一群人還沉浸在美味的回顧裡,散兵遊勇般的繼續前進。
此後,牧民既然吃飽了再抓到與目標老大沒什麼直系關係的小弟,就只是踢一腳,罵幾句。或惡作劇的用繩子吊在樹上,但不會捆結實,任它們自己掙扎掉下來狠摔一下再跑掉!
而我們武林英雄豪傑們,看著那些鮮蹦活跳的“扒了皮”,烤熟的鍵腿、*漸漸遠去,心裡是極為不捨!如果不是傳統儒性中的“面子”大過命一說,他們恐怕已經只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