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延醫求神都不能止哭,通街貼滿:“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個夜哭郎; 過路君子念一遍; 一覺睡到大天亮。”亦是無效。
正束手無策之際,恰遇峨嵋山金光觀金頂道人路過見到,進安府與安老爺打個稽首說道:“這娃子與吾有緣,施主可舍了給貧道,包管治好他的夜哭,十五年後還你一個文武全才、鮮蹦活跳的大小子,如何?”
安父思這娃兒或許是有些來歷,本想狠下心來點頭,但夫人死活不肯,安老爺只得作罷。金頂道人撫著娃子的頭頂,口中唸唸有詞,隨後說了句:“無量天尊”隨即告辭。
說來奇怪,這娃兒自此後便不夜哭了,然卻又時常夢遊,鬧得一家大小不安,大家不知這娃兒是什麼轉世的還是投錯了胎,怎麼這等麻煩。因之老爺順口給娃兒取名為錯娃,但母親認為,我家娃娃哪有錯呢?中間加了一個“得”,合起來就叫:安得錯。
一晃二年過後,錯娃子三歲後的一日下午,家人正午睡中,錯娃正與一大幫鄰居小孩騎著竹杆當馬,從大門衝到街上,街上人去人來;只見大門口左邊石獅旁,睡著一個衣服破爛的酒鬼,拿著個金黃大酒葫蘆正在喝酒,還對他們招手,錯娃走上前好奇問道:“你這裡頭裝的是啥子?”
那酒鬼把大酒葫蘆裡往安得錯手上一遞,讓他聞聞味道,安得錯接過聞了一下說好香,便對著嘴咕嚕一大口吞到肚裡,酒鬼接回葫蘆一掂,哈哈大笑道:“好小子,一口喝去了老子二兩酒。有出息,硬是有出息。且隨老子上山去。”一把拉住錯娃子,幾個起伏,已不知去向。(1)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一回 遇酒聖離鄉成劍客 闖江湖出水現芙蓉(2)
小夥伴們回過神來,膽大的報知給安老爺安夫人,夫人急得大哭,讓家人四處尋找,老爺細細問了酒鬼的模樣和去的方向,隱約知是峨嵋山的酒劍聖攜去了,但心裡還是十分難捨。
話說這安得錯在峨嵋山酒劍聖調教下,十多年童子功沒白練,終於學成一手好峨嵋劍法,還被他差點煉成一代劍仙。
那錯娃子他為啥煉不了仙劍?是他根基太差?悟性愚昧?抑或太懶?都不是。
原來修煉劍仙之道,要交替著過動、靜兩關的:一開始練時,練動功就要儘量“動”起來,大半天跳躍騰挪直至能馳風掣電;練靜功卻要定下心神,紋絲不動,一夜裡面壁打坐以求冥想苦思,直至達到心如死灰、萬念俱寂的死人一般。但於動、靜兩關,在峨嵋心法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初練時在動功中力求靈巧迅速,在靜功中搜尋寧宓靜止。但練到高深境界時,卻必須在動功中練“靜”,也必須於靜功中練“動”的。可惜這安得錯為人靈巧有餘,沉穩不足,三日倒有兩日在偷師傅的酒喝,每在練靜功時要不就是定不下心神,要不就是呼呼大睡了,在練動功上或是討乖輕輕掠過,或是醉得任性狂舞。前幾年的修習進境神速,他自己也心中竊喜。但十餘年過後,變化卻不大,到後來竟止步不前了。
錯娃子唯有向師傅討教。酒劍聖沉吟良久,抬頭對錯娃說道:“徒兒,你上山已有一十五個年頭了,有些事也該告訴你了。”遂將當年師兄怎麼路過安家討他不成,自己又把錯娃討了回山授課施教的往事一一告知。又道:“爾非方外之人,不可能煉成劍仙的,今天成就在世間已鮮有對手,足可傲視江湖、自立門戶。你我師徒緣分只有十五年,今日緣盡,以後茫茫人海,能否再得相見,唯天可知。”
酒劍聖說著掏出隨身那隻大酒葫蘆來,在掌中呵了口氣,兩掌相合一會,再攤開手,那金黃色葫蘆已慢慢變成硃紅色了。
酒劍聖道:“徒兒,這隻葫蘆你帶在身邊為要,如果葫蘆顏色漸淺,至黃色時,你就再回這裡來找我;如果葫蘆顏色變深,你就要思索自己的行為了,如果顏色變黑了,你本性便已為邪魔所侵;你我師徒緣份已盡,你就不再是我的徒弟。”說完騰身不知去向。
錯娃子含淚向空中拜了三拜,攜了葫蘆,下得山來。
回到家裡,哥哥又升官了。眼見二弟跟了名師十五年,藝成下山,文才武功俱非凡,便推薦著二弟在衙門做個候補校尉。無奈安得錯自由自在慣了的人,初初還當值,早報到晚訓練。不到半個月,錯娃子便懷念山上自由的日子,加之幕僚左師爺等一干人的特意結識,知其喜酒,時常拉去,一醉方休。
錯娃子感謝左師爺的一番“好心”,與之結拜。錯娃子年長一歲,為老大,左師爺為老二,但每每酒後,左師爺卻笑指著錯娃子呼老二,錯娃子不服,說他不尊重結義兄弟。左師爺卻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