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蝸居》(出書版)
作者:六六
(1)
這是海萍千挑萬選租來的安身立命之地。每個月650塊。她原本只想在這裡過度一下,沒想到一度就是五年。這期間,她和老公辦了婚姻大事,換了N個工作,妹妹海藻借住了大半年,兒子出生後回來的第一個家。一生中幾乎所有的大事,就在這租住的10平方米屋簷下完成了。
海萍原本想,等一攢夠首期就買房子,然後就有自己的窩啦!
路漫漫其修遠兮。五年的血淚路走下來,她發現,攢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漲價的速度,而且距離越來越遠。再等下去,也許到入土的那一天,海萍還是住在這10平方米的房子裡。如果這幢古老的石庫門房子不拆的話,她會一直租下去,一直節衣縮食,一直湊不夠房錢,一直跟其他五家共用二樓半的那個小廁所,一直為多攤了幾塊錢的水費而慪氣。也許到最後,就跟二樓的老李家一樣,祖孫三代共住一間。放個屁聲音大點兒三樓的樓板都震顫。
海萍每次路過二樓上三樓的時候,都喜歡,或者潛意識裡很滿足地朝那間和自己家面積一樣大的10平方米小屋望進去,看看那張雙層床和斜靠在門邊的行軍摺疊床。也許是房間實在太小了,二樓老李家從不關房門,甚至大冬天也敞著,東西堆得漫到門外,至少李奶奶那張小板凳就一直放在過道上。而他家吃飯從沒在一桌過,都是分餐,每次上桌一個人,或者老李端著碗去樓下的弄堂吃飯。
望著無處藏身的老李,海萍的心態就平和多了。至少,在人均面積上,海萍不是這座城市裡佔有率最低的人。同樣一間屋子,她還佔5個平方米呢!人就是靠這種比下有餘才能有活下去的信念。若總是比上不足,大部分人都會罹患憂鬱症。比方說貝克漢姆,因為沒住進白金漢宮而鬱鬱寡歡。
海萍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都怪你。”對這話,蘇淳已經習慣了,每次都笑著回答:“好,怪我,怪我。”
早上海萍在轉不開身的小地方居然還四處找鑰匙的時候,她會嚷嚷:“都怪你!為什麼昨晚不提醒我放包裡?”蘇淳完全意識不到這原本是海萍的錯,總是一邊幫忙找,一邊說:“怪我!怪我!”蘇淳也鬧不明白,這麼小的一片地方,為什麼跟迷宮一樣總有無盡的空間可以隱藏這些小東西,比方說擦桌子的時候不小心把它蹭進鞋窠裡,或者被一份報紙壓著就消失了。有時候蘇淳會安慰自己,虧得地方小,所以東西才好找,若換套100平方米的大房子,每天不要上班了,整天捉迷藏。
這話,蘇淳曾經跟海萍開過玩笑。海萍嚴肅地說:“絕對不會。房子大了才會有序,所有東西歸位,我會在進門的牆上釘個雜品袋,把傘、鑰匙、信件都放進去。所有的鞋子不會這樣敞在房間裡,要收進鞋櫃。電視機不要放在書桌下面,每次看的時候蹲著,要放在電視櫃上,電腦也會有自己的房間。我要做一套海爾櫥具,買一套美國的康寧餐具……”蘇淳每次到這時候都後悔跟海萍提房子的事。她似乎早已成竹在胸,要買什麼樣的房屋,什麼樣的朝向,怎樣裝修,牆是什麼顏色,家裡要添置什麼細軟,精確到在玄關安一面照妖鏡。
每到這個時分,海萍的臉蛋就洋溢著一層興奮的紅光,鼻翼也會因為興奮而擴張,手腳揮劃之處,你得提防她踢到地上的電視或者不小心手撞著牆。蘇淳會假裝不經意地用手攔一下她大幅度的舉動,以免她在受到磕碰的時候突然夢醒,進而因眼前現實的對比更加沮喪。
海萍在談論房子的時候,幾乎所有的細節都設計好了,獨獨不談錢。主要是,這一點沒法談。一涉及到這方面,所有的夢想,就只能稱之為夢想了。
其實,3年前,就在3年前,就在海萍的肚子剛剛有點鼓起來的時候,他們家差點就有一套房子了。如果海萍當時更加實際點兒的話。
那時候,上海的房價正小荷初露尖角地開始上揚。在沉寂了10年之後,上海的房子跟剛剛甦醒的冬草一樣,飄出一點春意。海萍那時候剛懷孕5個月。原本,那是買房子的最好時機。
趁走得動,海萍每天下了班就拉著蘇淳去看上海各區的二手房。那時候的房地產市場,我們可以稱為“英雄死了”,至少假寐著,幾乎不見什麼新樓開盤。那時候是海萍對上海交通最熟悉的時候。她除了懷孕的喜悅,就沉浸在一張市內交通圖上。每天依地圖示出房子的位置,然後檢視有幾路車到達上班的地方,估算路上要多少時間;那個時候,任何一個路人隨便問海萍一條巴士的路線,她都可以準確地告訴你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