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個傢伙。按原來的歷史,徐輝祖五年之後就會憂鬱而死。但有了人生目標後,憑徐輝祖這副強壯的身體,弄不好比朱棣活得還長呢。那時,這個既忠心又有能力的傢伙如果教唆呂宋王造反可就不好玩了。
“朕赦免你的罪過。現在你是否願意為朕效力?”
哭了這麼半天,徐輝祖似乎精神好了點,他紅著眼睛小心翼翼地瞟了朱棣一眼,半晌,抽咽著答道:“……臣……願意……”
見徐輝祖至少在表面上已經徹底臣服,朱棣的心情大好。從某個角度講,朱棣其實是很沒品味的。在對待徐輝祖的事情上,他的想法類似於花花大少:我得不到你的心,得到你的人也就夠了。
想了想,朱棣又說道:“既然如此,你的魏國公爵位即日起便恢復,門口的錦衣衛自然也要撤的。太子少傅一職朕也給你恢復,隔三差五你可以到宮裡教教侄子,順便還可以看看呂宋王。呂宋王的教育現在由方孝孺負責,但呂宋國的情形和大明其他的郡王不同,有點類似於外藩藩王,僅有文治不夠,還需要足夠的武功。有方孝孺和你共同教導,朕就放心多了。”
“不過呢,你教育呂宋王時多注意一下言辭,要防著小人們造作謠言——朕相信你不會把呂宋王教壞,但如果有人上奏,朕也不得不查,何必惹這個麻煩呢?你說對不對?”
聽見朱棣允許自己教育建文遺孤,徐輝祖由大悲轉為大喜,只覺得一陣頭昏眼花、口乾耳鳴——幸虧沒心臟病,不然準會發病。
徐輝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也不顧地板有多硬,趴在地上一個勁地拼命磕頭。他一邊啜泣著,一邊不停地說道:“謝聖上隆恩……謝聖上隆恩……”
朱棣心驚肉跳地聽著徐輝祖磕頭時發出的“嘣嘣”聲,一會兒懷疑徐輝祖是不是練過鐵頭功,一會兒又生怕他弄出個腦震盪什麼的。
看情形徐輝祖心情太過激盪,繼續留在這裡不知道他會不會將地板磕出個洞來。朱棣嘆了口氣,諄諄囑咐了幾句,然後說道:“明天你妹妹抵京,作為她的孃家人,你也去迎接一下吧。”
注1:常遇春之子常茂,繼承了他父親的爵位和脾氣,卻沒有繼承常遇春的軍事天分。
第十二章 冊立太子
隨同徐氏一同抵京的,還有朱棣的嫡長子朱高熾以及嫡長孫朱瞻基。
燕王不喜歡自己的嫡長子。朱高熾長得胖倒也罷了,更重要的是他還有殘疾,連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而且眼睛也有點問題。既然親爹的態度也不過如此,穿越附身的朱棣自然也就更談不上對朱高熾有什麼好感了——雖然原來的歷史時空中朱高熾確實是一個仁厚的好皇帝,但他的外表確實對不起觀眾,這能怪誰?
與之相對的,無論是燕王還是附身之後的朱棣,卻都很喜歡朱高熾的嫡長子朱瞻基——一個四歲大小的,粉妝玉琢的,天生聰慧的孩童,卻總是象小大人似的說著話,這副模樣確實逗人喜歡。
無論行為舉止還是思維方式,朱棣已經越來越象個皇帝了。但對於幼小的、可愛的生物,任何人都會打心底裡喜歡,朱棣也不能例外。徐氏入宮的當天,朱高熾帶著世子妃和世孫朱瞻基去給朱棣請安。朱瞻基已經過了認生的年紀,因此對於來到陌生的地方並不怯場。一開始,他象個皮猴子似的晃著腦袋東張西望,用詫異和好奇的目光打量著自己的新家,不時纏著世子妃張氏追問這個追問那個。待見到朱棣,朱瞻基便學著大人的樣子給朱棣磕頭高呼萬歲。朱瞻基那奶聲奶氣的嗓音,一下子便逗得朱棣眉開眼笑起來。歷史上,永樂皇帝之所以下定決心冊立自己並不喜歡的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這其中朱瞻基起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數天後,朱棣率眾人大祀天地於南郊,大家都以為這次大祀天地是為了立徐氏為皇后,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朱棣在冊立徐氏為皇后之後,又立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立皇長孫朱瞻基為皇太孫,封二子朱高煦為漢王,三子朱高燧為趙王,封朱文圭為一字並肩王。
冊封完畢後,朱棣發了一會兒感嘆。
封建社會由於皇權的誘惑實在太大,作為皇帝的接班人,太子這個位置表面上看起來風光,但實際上卻極為尷尬。在登上皇位之前,太子的廢立甚至生死往往只在皇帝的一念之間。想想,進一步就可以海闊天空,但停滯不前的話,卻相當於立於危崖之上,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特別是當皇帝擁有多疑的、獨斷專行的性格時,這種危機感就會愈發強烈。反過來說,皇帝看太子也未必順眼:太子很能幹,那就必然和朝臣關係融洽,但這樣一來,皇帝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