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頭一天晚上派人出城送信,表示希望有一個晚上的時間用來告別親人,然後就投降。朱高煦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第二天他準備開啟城門投降,然而他手下的部將王斌卻拉住了他,對他說了一番義正嚴辭的話:“寧一戰死,毋為人所擒。”
面對如此有骨氣的部下,朱高煦只得勉強打起精神發表了一通“與城池共存亡”的慷慨激昂的演說,昂首挺胸地走回了自己的指揮位置……然後換了一條小路,偷偷溜出城池去向朱瞻基投降,旋即又發表了一篇投降演講:“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
部將“寧一戰死,毋為人所擒”,主將卻偷偷溜出城投降;一個月前還大言不慚“歸報爾主”、“徐議我所欲”,一個月後便“臣罪萬萬死,惟陛下命”而且還“伏地戰慄”——這也太丟人了!
如果不知道倒也罷了,既然知道朱高煦是個沒有骨氣的傢伙,朱棣自然不會給他什麼好臉色。
“當日朕說世子多疾,不可能在戰場上有優秀的表現,因此朕對你頗多期望,於是鼓勵你努力加油……”朱棣厲聲質問:“莫非你是因為這句話而覬覦太子之位?!”
“剛才朕已經祭天地冊立了高熾為太子了。於朕,太子是臣,然而於爾等,太子卻是君。如今君臣位份已定,你竟然當眾說出這樣的話,簡直是大逆不道!來人!將這個逆子拖下去往死裡打……”
在侍從的幫助下,朱高熾拖著肥胖的身子艱難地走到朱棣近前,向他勸說道:“父皇,二弟他只是一時糊塗,您千萬別生氣。”
看著這個一臉忠厚的朱高熾,朱棣簡直哭笑不得。他之所以改變歷史提前冊立太子,還不是為了這個憨憨傻傻的傢伙!他倒好,反過來給朱高煦說情!
本來朱棣是打算將朱高煦嚴厲處罰一番的,但既然太子為他求情,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不然,另外兩個兒子以及臣子們見朱棣對太子不假顏色,誰知道會起些什麼奇怪的心思?
不過,打壓朱高煦、朱高燧的既定方針卻不會因此改變,免得將來導致眾多大臣捲進皇子們的皇位之爭中。歷史上這場內耗不算很厲害,更談不上動搖國本,但朱棣對內耗特別厭惡,因此下定決心將之消弭於無形。
望著被侍衛架著的朱高煦,朱棣從牙縫裡擠出一段話。
“大逆不道本該嚴厲懲罰,看在太子為之說情的面上,朕暫且從輕處罰。來人,把朱高煦這個不懂規矩的混賬東西押到宗人府,重打十棍,拘押三天。”
朱高燧臉色蒼白地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對於皇位,他也是有野心的。可朱棣的舉動已經不是殺雞駭猴,而是殺猴駭雞了……朱高煦外表肖似父親不說,又向來得到朱棣的寵愛。如今猴子已經是這種下場了,雞焉得不驚?!
朱高燧正在慶幸自己老老實實去給朱高熾道賀因而能夠逃過一劫,卻聽見朱棣冷得象冰似的聲音。
“高燧,太子冊立後你沒有立即上前賀喜,是為不敬。回府後好好反思,平時沒事不準出門!若在讓朕知道你們這兩個混帳傢伙再有什麼對太子不敬的言行舉動,那就等著終生圈禁吧!”
聽到這句話時朱高煦不由腿一軟,如果不是被兩名侍衛架著,他絕對會摔個嘴啃泥。朱高煦忍不住回頭望了一眼,只覺得這一刻的朱棣特別陌生。
今天冊立太子,事先不透一點口風,事後也不留一點餘地,全是皇上獨斷專行。朱高煦的言辭確實有不合適之處,但是對朱高燧的處罰,卻多少有點雞蛋裡挑骨頭的味道。再怎麼說,今天也是他和三弟分別被封為漢王和趙王的大喜日子,只不過向太子道賀遲了點,就遭到如此重的處罰——基本上,這也就是所謂的欲加其罪何患無辭了。看來,父皇是鐵了心要讓那個廢物大哥繼承皇位了。想明白朱棣小題大作的動機之後,朱高煦不由深深地陷入了寒冷徹骨的絕望之中。
精神恍惚的朱高煦已經被拖走好半天了,可朱棣周圍仍然靜得連一根針落在地上都可以聽見。
朱高熾既高興又彷徨——自打擁有記憶以來,朱棣就從來沒對他這麼好過。此外,突如其來的優待也令他頗不自在。在這種古怪的氣氛下,朱高熾也不知該說些什麼好。
皇后徐氏自然明白朱棣這樣做的目的,但她也沒說什麼話。手心手背都是肉,反正朱棣只有三個兒子,而這三個皇子都是她的親生兒子,因此誰當皇帝對她來說都一樣。如今既然冊立了太子,那麼狠狠敲打一下另外兩個兒子也是對他們好。畢竟,若是另外兩個皇子心生貪念而惹出什麼事,那時可就不是責罵幾句能過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