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3/4 頁)
一是確實小心,有盔甲在身最少蠻人的弓箭傷不了自己,再者也是給手下官兵做個榜樣,讓他們打起精神,不要懈怠。
遷隆峒是左江道的關鍵所在,沿著左江的支流明江上控上思州,下制思明州,佔住了這裡,這兩州就再翻不起風浪。
左江道的三大強州,忠州已經被徐平完全控制,再製住了這兩州,那就大功告成,自己想做什麼都可以了。
徐平手下兵力早就已經足夠,之所以一直沒有出手,忌諱的就是十天的山間小路,一旦在路上被蠻人襲擊騷擾,再強的兵力也是沒用。歷次朝廷對蠻人地區用兵,吃虧都不是在戰陣上,死亡兵士大多都是倒在路上。
山路難行,如果在路上再遇到神出鬼沒的本地人,不斷從山林裡面鑽來騷擾,耽擱了行軍,這種地理環境下疫病和飢餓會讓軍隊大量減員,還沒與敵人接戰自己就先垮了。
而之所以把進軍時間選在十一月,除了等待右江道馮伸己那邊先完成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時候雨季徹底結束,天氣晴朗。嶺南這裡,甚至包括交趾,雨季的時候在山地採取軍事行動是噩夢,所遇到的困難,在這個年代遠遠超過出了人力所能解決的程度。雨季戰爭就是看人品,賭命運。
徐平從不心存僥倖,他不會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上天來裁決,但凡有可能,就要把不可控的因素減少到最低。
譚虎打過水來,徐平洗了臉,才覺得涼爽了一些。
高大全和張榮換了便服,來到大廳見徐平。
這幾年裡張榮已經把父母妻小遷到了邕州,生活不再像在軍裡時那樣緊張,減少了鋒芒,多了些雍容。
高大全自經了劉小妹的事,變得更加沉默寡言,人也削瘦許多,臉上出現了稜角。只有那副高大的骨架與生俱來,不曾改變。如果說高大全以前壯得像一頭牛,現在則更像一隻老虎,令人望而生畏。
見兩人進來,徐平問道:“這一天行軍,你們手下的人狀況如何?”
張榮道:“今天都是大路,再說軍裡的人大多以前都當過廂軍,在蔗糖務裡也是天天勞作,這點路哪裡會有什麼意外。”
高大全點頭:“我這裡一樣,沒事。”
“沒事就好。從明天起就進山了,山路崎嶇,大隊人馬行走不便,你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我們早一天出了山,這次行動就多一分把握!”
兩人聽了徐平的話,點頭稱是。
高大全沉默了一會,對徐平道:“官人,這一路上我們大張旗鼓,就怕被遷隆峒的蠻人先得了訊息。這羅白縣一向繁華,客商不少,只怕有山那邊蠻人的探子混在裡面,不可不防。”
“怎麼防?難不成一個一個去查去?”徐平笑著搖搖頭,“防也防不住的,要我說,我們到了這裡,今夜就會有人去報告訊息。行軍打仗這種事,不能把希望寄託在對手不知道上,自己做好萬全準備才好。”
“官人說得是。”高大全和張榮一起道。
徐平說得對不對不好說,不過這兩個人隨在徐平身邊多年,深知他的性格就是絕不冒險,能準備到九成絕不會在八成把握的時候冒險。這種事情無所謂對錯,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把事情做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讓兩人坐下,隨身兵士過來上了茶水,徐平嘆口氣道:“我不擔心訊息走漏,這本來就在意料之中,我最擔心的是先鋒的那一指揮騎兵。雖然臨行前我一再吩咐,路上要廣佈哨探,不要中了埋伏,可還是怕他們大意。”
忠銳軍指揮使韓道成雖然答應得堅決,徐平還是放心不下。不是自己有把握的軍隊用起來就是這樣,擔心他們太聽話行事死板,擔心他們不聽話任性亂來,反正就是各種不放心。
說了一會閒話,徐平道:“吃過晚飯,你們兩個親自去各軍察看一下,該準備的東西今夜一定要準備好。不但你們屬下的兩軍,新招的安遠軍也要去。自羅白出發,我們三指揮兵馬,正常來說要十天時間,蠻人必然也是這樣想的。我們要在四天內走完這段路,就不能發生任何意外!”
高大全和張榮起身應諾,轉身離去。
徐平坐著把茶喝完,起身走到廳門外,看了看天空。
此時紅日已經低垂,灑下滿天霞光,入目都是紅彤彤的顏色。
太平縣至羅白縣五十里路,羅白至遷隆峒接近一百里山路,在到羅白的大路修通之前,太平縣到這裡也要三天時間。現在省了兩天,關鍵就是剩下的山路要花多少時間。如果四天之內走完,蠻人得到了訊息也來不及做出反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