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2/4 頁)
戶,也沒什麼親人讓他來蔭。掛念著秀秀,徐平一直留了一個名額給她的弟弟虎子,剩下的名額都要著落在高大全和孫七郎這些人的身上。
恩蔭補官的資格極寬,僕人門客都可以,實際上就是身份沒有限制,只要讓當官的看著順眼就行,所以孫七郎根本不著急。
莽莽山林裡,孫七郎一路跑著到前面樹林深處,不一會手裡提著一隻松雞回來,口中喊道:“這雞好肥,晚上好歹有點油水!”
林業嘆了口氣:“七哥,我們出來作戰,身上帶的箭枝都有定數,用一枝就少一枝,你怎麼拿去射松雞?”
孫七郎滿不在乎:“打仗有你們,我只管讓你們吃好喝好!林大哥,仗也要打,人也不能受了罪,對付一群山裡蠻人而已!”
林業聽了,只是搖頭。(未完待續。)
第117章 刀鋒下的小山村
看看天近中午,林業招呼著自己手下和孫七郎找了個有山泉的地方,把打來的松雞摘毛洗乾淨,就支起鍋子煮了起來。一個出身本地又在周圍尋了些野蘑菇,一起放進了鍋裡。
林業帶的這支小隊一共十人,他自己是隊將,另一位出身廂軍的彭三郎是押隊,還有一位陶清連是來自福建路汀州,出身獵戶。他們三人加上孫七郎就是隊裡的骨幹,另外六人則是本地的土人。
這種構成也是這一指揮人員的大致成分,三到四成是廂軍退役人員和福建路移民,其他六七成是本地土人。
福建路多山,來到這裡的有不少就是山裡漢子,穿山過林走慣了的。
本地的土人雖然更加熟悉地形,但他們大多都是原來土官的家丁出身,從小就被人管著習慣了,一下很難改變觀念,雖然在隊伍裡佔的比例大,但只有很少的一小部分做了各級小主官。
人是社會動物,環境的影響遠比想象地更大,這些解放出來的家丁要真正融入蔗糖務的環境,恐怕是要等到下一代了。
由於押隊身份的特殊,所有的押隊幾乎都是出身廂軍。這個職位要的就是心狠手辣,有的時候還有點冷血,一般人還真是做不來。
孫七郎是個閒散人員,就是在隊伍裡面湊數的,因為他的身份,大家也自覺地不讓他去做什麼艱險的事情。不過孫七郎腦子靈便,經常會有些奇思妙想,而且人又和氣。與大家相處得還不錯。
實話說。以蔗糖務的人員組成結構。別說找出五百個,就是找出五千個能在山林裡如履平地的人也不難。真正難的不是找出這些人,而是能讓這些人形成一個整體,哪怕是在深山老林裡還能保持完整的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按命令完成任務。根據需要,既能迅速在山林裡分散,又能夠有有效的手段快速集合起來,這才是最難的。就這五百人。從挑人到基本達到要求,徐平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更不要說為了達到這要求所花費的人力物力。
吃罷了飯,林業帶著自己的小隊沿著既定的路線繼續前行。他手裡有這一帶的地圖,不過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看懂地圖,看懂了還能與實際地形結合起來的人就更少了,這也是人員難得的原因。
離現在所在的位置大約二十里的地方有個蠻人村峒,按計劃他們需要在明天中午之前趕到那裡,與其他小隊會合組成一都人馬,掃蕩在周圍的廣源州屬下人員。完成任務後再趕往下一個地點。重複進行這個動作。
林業走在隊伍最前面,翻過一個小山頭。鑽出樹林站到一塊大石上向前方看,奇怪地道:“咦,原來這裡還有一個小村子。”
有村子就有人家,就有吃有喝的,有地方睡覺,聽見林業的話,都紛紛衝過來,只有彭三郎拉了陶連清站在不遠處。
陶清連也是無奈,其實自己是汀州人,彭三郎則是南劍州人,兩家還隔著一百多里路呢,卻被陶清連賴上了兩人是老鄉,什麼事都拉著自己。
押隊是幹什麼的?雖說是這隊裡的第二號人物,可人人都躲著,好像跟他走得近了小命隨時有危險。陶清連也是苦,又沒法說。
山腳下是一處小村子,東一處西一處只有五六戶人家,順著山下的小溪邊開了一些稻田,只有二三十畝的樣子。此時水稻正開花吐穗,可下面田裡種的太稀了,與蔗糖務的水田十里稻花香比起來尤其顯得寒酸。
孫七郎擠到前面,看了看村子,搖著頭道:“現在太陽西斜,已經不像中午那麼酷熱了,這村裡卻一個人也不見,這些蠻人也太懶散了些。”
林業嘆了口氣:“只怕不是他們懶散,而是沒有人能出來下地了,我們下去看看。大家小心些,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