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2/4 頁)
了牆上的打擊死角,也有利於佈置守城器械,好處多得說不完。而壞處,除了心理上覺得好攻之外,幾乎沒有實質上的缺點。
這也是為什麼到了熱兵器的槍炮時代,山坡是進攻方的噩夢,但懸崖卻不是。防守方選擇戰場,第一選擇就是山坡,懸崖則沒什麼價值。
順著土牆,一直到了谷口,牆一路修到山頂。
石全彬隨著徐平登上谷口旁的小山,發現這裡也有大量民夫正在修整山體斜面,才知道徐平是把整個面對進攻方的一側,全修成這個樣子。
山體修整的進度更快一些,此時已經接近完成,民夫正在山頂上佈置防守的器具,成組地安裝滾木。
石全彬看不出個所以然,只是站在山上看南邊的交趾。出了這個谷口,丘陵間的路便寬闊起來,再也沒有險阻。藉著今天的晴朗天氣,可以看到遠處交趾的村寨。
在山上指揮的桑懌見到兩人上山,過來見過了禮,與石全彬寒喧罷了,對徐平道:“你來得正好,我這裡得到訊息,交趾已經自富良江岸準備發兵。一萬交趾主力,加上附近各州土兵,總計一萬七八千人,詐稱八萬,要來攻諒州。預計半個月後就會到達,我們這裡要抓緊了!”
(晚上還有一章。)(未完待續。)
第165章 試探
明道二年正月初三,交趾由富良江出兵,藉口平息北方几個土州的騷亂興兵北上。諒州本來是兩屬之地,此時的交趾沒有與大宋開戰的勇氣,雖然兵鋒直指諒州,名義上卻不敢這麼說。
徐平對交趾出兵早有預料,先前佈下的諜報網把交趾軍隊的人數和行軍路線早已打探得一清二楚。
此時駐防富良江的是交趾第一猛將黎奉曉,帶精兵五萬,是交趾主力中的主力,衛護王城的關鍵力量。黎奉曉生具勇力,勇猛善戰,被原交趾王李公蘊招至麾下,立戰功無數。李佛瑪登位時,三個兄弟爭奪王位,發動了“三王之亂”,黎奉曉陣斬武德王,被比作玄武門之變時殺齊王李元吉的尉遲敬德,為平息叛亂立下首功,所以格外得李佛瑪信任。
此次帶兵出征的是黎奉曉副將陳常吉,也是交趾征戰多年的名將,帶交趾主力一萬人,沿途徵調土兵約八千人,對外稱八萬,直撲諒州。
正月十八,交趾軍隊前鋒抵達諒州南山谷口外。
前鋒指揮阮大力騎在馬上,看著前方大開的谷口,皺著眉頭對身邊親兵道:“前方山谷那裡就是諒州南大門,先前甲知州在那裡還建得有軍寨,怎麼現在宋軍把軍寨拆了,也不建關城。是自信我們交趾人不敢得罪大宋,有恃無恐,還是另有陰謀?”
親兵左右看看,指著谷口兩側的山頭道:“山上駐有宋軍,不像是不作防備的樣子,只怕是另有陰謀。將軍還是小心行事。”
阮大力看見山上的旗幟。眉頭皺得更緊:“有兵馬不守關口。卻佈防在兩側山頭,宋軍打得是什麼主意?幾天之內席捲諒州,宋軍首領不像是不懂兵法的人,卻怎麼把自己兵馬置於死地?”
“漢人兵法有云,置之死地而後生,莫不是這個主意?”
“胡鬧!那些宋軍在山上,就是有強弓硬弩也威脅不了入谷的軍隊,完全是無用的擺設!依我看。只怕是谷裡另有佈置!”
“谷中什麼情形,我們在外面看不到啊——”
聽了這話,阮大力愈發煩躁。自佔了諒州,徐平就把地方徹底封住,只有軍隊裡特許的人員才能出入,平民一律禁止。交趾雖然也多方打聽,但始終對現在諒州的情況不得要領。偶爾聽到一句兩句,也因為說得過於傳奇,什麼四五萬人聚在裡面大興土木,從憑祥峒。沿門州到諒州這一線有數萬人佈防,無論兵民。交趾沒人敢信。就算是先前有徐平在左江道開蔗糖務的訊息,但蔗糖務的規模再大,也無法支撐近十萬人的軍事行動。更不要說邕州邊鄙小州,也沒有這麼多人力抽調。五萬人的力量,往少了說也得有五十萬人口支撐,交趾再大膽的人也不敢相信邕州幾年時間能增加到如此人口。
徐平幾年辛苦,把邕州尤其是左江道一帶一點一點發展起來,他自己不覺得有什麼稀奇。但對外人來說,尤其是對剛剛開始建立官僚系統走上正軌的交趾來說,這就是吹到了天上去的神話,砍了腦袋也不會相信。
對現在諒州的情況兩眼一抹黑,交趾人只能按照以前的印象判斷,派出一萬精兵就覺得是了不得的軍事力量,足以輕鬆踏平諒州了。甚至剛剛出兵,李佛瑪那裡就開始與近臣商量戰後事宜,如何向大宋解釋,派哪個大臣到汴梁用什麼言辭平息事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