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4 頁)
了給我吃過。”
徐平愣了一下,對林素娘道:“先不說這些,你只管吃了。如果這梨只產在這裡,那倒是好事,我們最少知道到了什麼地方。”
林素娘笑了笑,找個枯樹樁坐了,揹著徐平吃梨。這梨太大,小姑娘的吃相就不怎麼雅觀,躲著不讓徐平看到。
徐平站在一邊,開動腦筋定位自己的位置。
周皇陵指的是後周幾位皇帝的陵墓,應該是在新鄭縣。趙匡胤陳橋驛皇袍加身,奪的就是後周的皇位,在宋朝是大事,徐平能從記憶裡搜出來。
沒想到一口氣跑出幾十里路來,把徐平也嚇了一跳。
既然知道了這是後周皇陵附近,那就好辦了。作為前朝,周皇室雖然不受宋王朝的優待,基本的禮儀還是在的,守陵人最少應該是有的吧。只要找到了人家,就能回到自己中牟的莊園裡。
事實證明徐平想多了,後周皇陵並無守陵人,此時已破敗不堪。這不全是因為趙宋皇室刻薄,也有一個原因是後周諸帝崇尚節儉,自太祖郭威就決定自己喪事從簡,不設守陵宮人。當然好人有好報,極簡陋的後周皇陵連盜墓的也瞧不上眼,反而一直儲存到後世。相反的是宋皇陵在金朝就被女真族有組織地盜掘一空,成為廢墟。
按照禮制,中原王朝有二王三恪制度,以續王統。大宋是最後一個尊從這一制度的統一王朝,柴家被奪皇位之後,恭帝柴宗訓被封為鄭王,可以使用皇帝禮儀,以續周統。恭帝之後,後人降為鄭國公,皆因皇陵在鄭。不過這個封號只是名義,柴家人並不在鄭州,與周朝的宋國待遇天差地遠,皇陵也就很快成為了一片荒草,只是偶爾有有心人來打理一下。
徐平並不知道這些,只是一心想著去尋找守陵的人。
等了一會,林素娘轉過身來,手裡還有小半個梨子,對徐平道:“這梨太大,我吃不下了。”
徐平道:“吃不下扔掉好了,那邊樹上多得是,一會我去摘些帶著。”
等林素娘去河邊洗過了手,徐平才扶著她沿著小河所在的山谷,牽著馬一路向山外行去。
又走了一個多時辰,中間歇了兩回,終於出了這一片小山包。
此時太陽已經看不見,天徹底陰了下來。然而舉目四望,都是漫漫荒野,看不見一戶人家。
徐平看看林素娘,已是眉頭緊皺,走不到路了。還好此時女子還不流行纏腳,不然真不知道這一路她怎麼走。
看看牽著的馬已經恢復了點力氣,徐平道:“娘子,你到馬上坐著吧,我牽著慢慢走。這一路還不知道要走多久,才能找到人家。”
林素娘腳都磨破了,只是咬著牙沒說,此時已經到了極限,再也走不動了,只好由徐平扶著上了馬。
坐到馬背上,林素娘就有些心慌。她以前只是偶爾騎過驢,從來沒在馬背上坐過,又加上上午一路驚嚇,不由自主就緊緊抓住馬鞍。
徐平看了,安慰她道:“你放輕鬆些,我牽著馬只是慢慢走,沒事的。”
一人一騎,在荒地裡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就有星星點點的雨滴落了下來。
徐平嘆了口氣:“人倒黴了,真是喝涼水也塞牙!這荒天野地裡,又沒個避雨的地方,可是有些麻煩了。”
林素娘在馬背上看得遠,對徐平道:“大郎別急,前方有個土堆,旁邊好像有房子,莫不是戶人家?”
徐平聽了,也來了精神,讓林素娘指了方向,牽著馬加快了腳步。
走不多遠,徐平也看見了那個大土堆,旁邊有幾間房屋,但卻不見牲畜家禽,顯得很是破敗荒涼。口中道:“是座廢了的破廟吧。”
到了近前,見就是一個大土堆,高不過兩丈,土堆前一排三間大房。
此時雨已經有些大了,徐平顧不得什麼,牽馬駝著林素娘快步進了那三間大房裡。
進了房裡,發現正房裡供奉得有牌位之類,應該是廟之燈的建築,不是人家。不過這裡破敗得久了,也看不出是個什麼地方。
扶著林素娘下了馬,找了個乾淨地方坐了,徐平道:“你在這裡先歇一歇,我去找些枯枝什麼的來生個火。”
林素娘身上的衣服微微有些溼了,冷得發抖,對徐平道:“大郎快去快回,我怎麼覺得這裡陰森森的。”
徐平應了,走出門去。
過不了多大一回,徐平抱了一抱枯樹枝回來,對林素娘道:“還好雨剛剛下來,還能找到這些乾柴。”
徐平都是在白沙鎮和自己莊裡活動,身上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