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1/4 頁)
徐平沒好氣地道:“糯米多少錢一斤?高粱多少錢一斤?今年天旱,汴河的水淺,江南的米運來京師的比往年要少,已經漲了不少錢了。我阿爹天天發愁,米價再這樣漲下去,酒樓就不賺錢了。”
自徐平開始蒸酒,大家都當他是個酒行家,提出這個制酒的辦法來,眾人雖是半信半疑,但也沒有真正反對的。
還好徐平前世參觀過鄉下的小酒作坊,大致的程式還記得,不會大錯。
等到休息完,天已經黑下來,便點起幾枝火把,把周圍照得通亮。
秀秀一個人在屋裡無聊,也跑了過來,點起那盞酒精燈放在旁邊,抱著膝蓋看著大家忙碌。
此時最早蒸出的料終於涼了下來,徐平便指揮著把提前破碎了的大麴拌進料裡。這個時代也不用講什麼出酒率,徐平便把曲料往少了加。酒麴加得多了,如今又天熱,就容易酸敗影響酒的質量,加得少了則不過是少出酒而已。
拌好了酒麴的料放入埋在地裡的大缸,上面用石板蓋住,前面蒸料時留下的穀糠剛好撒在上面封口。
忙完一缸,徐平喘了口氣,讓莊客忙其他的,自己坐在秀秀身邊休息。
秀秀小聲說:“官人,你們直到現在也沒吃飯,不餓嗎?”
徐平搖頭:“一直忙,就不覺得餓了。我跟他們說好了,等今夜忙完了,酒肉都吃個痛快,廚房早已殺好了十幾只大雞。”
自高粱苜蓿種起來,徐平便讓莊裡養了幾千只雞,平時就散養在地裡,想吃了隨手就抓。這散養的雞味道又好,又不費糧食。羊還是太貴,天天吃誰也受不了,莊子還是要講產出利潤的。雖然黃鼠狼和狐狸也吃了不少雞,但莊裡為此養了幾隻狗,再加上莊客窮追猛打,剩下的也吃不完了。
秀秀神秘地一笑:“官人你餓不餓?我給你帶了幾個包子過來。”
徐平道:“偏你有這種小心思,可惜我不餓,一會要陪他們吃酒。”
秀秀不高興地搖了搖頭,轉過去不再理徐平。
此時一輪上弦月掛在天上,皎潔如銀,陣陣涼風吹來,伴著旁邊眾莊客忙碌的身影,透出一種鄉村特有的寧靜。
第37章 中牟主簿
七月壬辰,初七。
今天是“乞巧節”,又稱“女兒節”,秀秀吃過早飯就跑到了林素孃家裡去,和林素娘蘇兒三人忙活著準備晚上過節的東西。這是她此生第一次正兒八經過這個專屬於女孩的節日,比誰都認真。
昨天下午,徐平帶了莊客在林家院內搭了一座“乞巧棚”。至於棚子上的裝飾則是三個女孩親自動手,一幫大男人既不懂,也做不來。
此時已經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太陽一升起來,就像要把地上的東西燒化了一樣,熱不可當。
趁著早上的清涼時候,徐平叫了高大全孫七郎等幾個莊客出門,到莊子外邊的地裡試驗新制的收割機。
踏著清晨的露水,徐昌牽著大黃牛陪著徐平走在前面,高大全和孫七郎兩個抬著收割機走在後面,桑懌在一邊扶著。
幾個月的時間,桑懌的耐心也磨得沒了,燒煉藥銀的方士和柯五郎一夥他已不再理會,只是專注在徐平莊上這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上。徐平送他的播種機和中耕鏟他已託人帶回龍興的家裡,返回來的使用效果很讓人欣喜。
汝州也一樣是環兩京貧困帶的一部分,荒地到處都是,要不然桑懌也不會那麼容易在龍興開荒安下家來。而且汝州不受黃河氾濫影響,地比這裡要好得太多,有這些新式農具,認認真真幹上兩年,也開個莊子出來。桑懌還帶著鄉貢進士的名頭,做個鄉下小土豪,也安安樂樂過一生。
到了苜蓿地頭,高大全和孫七郎把收割機放到地上,徐平上來除錯一下,便讓徐昌牽著黃牛進到地裡。
依著徐平的吩咐,高大全和孫七郎開了地頭,把收割機在地裡擺正,掛在大黃牛的套上。
徐平要在一邊看效果,對孫七郎道:“七郎,你扶著機子,注意眼睛看著前方,走得要正,千萬不要走偏了!”
孫七郎得了吩咐,上前扶著手把,一臉嚴肅,死死盯著前邊黃牛的屁股,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帶偏了。
徐平看一切準備妥當,對牽牛的徐昌道:“都管,走兩步看看!”
徐昌吆喝起黃牛,慢慢前行,把套繩掙緊,收割機上的割刀嗡嗡地飛速旋轉起來,在一邊看的桑懌和高大全都嚇了一跳。
走不了多久,過了地頭,收割機便進入苜蓿地裡。大黃牛頓了一下,猛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