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2/4 頁)
著兩腳伸進水裡,漫無邊際地說著閒話,不遠處那匹果下馬慢慢溜達著吃草。
見到段雲潔低著頭匆匆走過來,秀秀道:“段姐姐,你到哪裡去了?剛才官人還問起,要找你說話呢!”
段雲潔的思緒被打斷,抬起頭來問道:“哦,問我什麼?”
“我哪裡知道?官人有什麼事又不跟我說!”
秀秀歪著頭看段雲潔,見他神情有些恍惚,接著說:“段姐姐你臉色有些不好看哦,是不是病了?”
段雲潔勉強笑了笑:“沒有,或許是剛才走得急了。那你們繼續在這裡玩,我去找官人,看看有什麼事情。”
看著段雲潔離去,秀秀對身邊的劉小妹搖了搖頭:“怪怪的!”
進了門,徐平正在院子裡的蔭涼處閒坐,段雲潔打起精神,上前行禮:“聽秀秀說起,官人有事問我?”
徐平倒沒注意段雲潔的神態,隨口道:“也沒什麼事,只是最近你那裡用得的紙多,想問問都是印些什麼書,也沒見外地的商人來。”
“原來是為這事。最近印的多是《唐詩》、《文選》之類,倒不是賣給外地來的客人,是新來的那些福建客人買了看。”
“哦,他們買書?”
徐平驚奇地坐直身子,看著段雲潔。
段雲潔笑道:“可不是嗎,沒想到他們裡面識字的人可是不少。”
“哦,原來這樣,有意思。”徐平靠回椅子上,沉思一會,抬起頭來發現段雲潔還站在那裡,有些不好意思,“一點小事,讓你跑來。——你去忙你的吧,沒有別的事情。”
福建路自閩越時錢家就興文教,與旁邊的江西同為宋朝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讀書人極多,以至於有的州的發解試難度絲毫不下於省試殿試。
徐平倒是忘了這一點,福建移民來之前,集中在一起的本地幾百家農戶也難找出幾個認字的,有的人漢話都說不利索,各種技術的推廣不知費了多少事。沒想到這些福建人一來,讀書人竟多到能讓印書量明顯上升,這倒是一個意外之喜,很多時候讀書人的作用還真是不可替代的。
想了一會,徐平把譚虎叫來,吩咐他去找段方,以及高大全和黃天彪幾個人,晚上把移民的小首腦都叫到自己院子裡,有話要找他們談。
移民到來正趕上農忙時候,徐平怕耽誤農時不敢折騰,只是讓他們自己大略分了組,由段方和黃天彪帶了縣裡公吏帶著他們忙碌。現在季節過去,水稻都已經插秧,甘蔗邊開地邊種,反正種得晚一點只是出糖量少,能收一點是一點,開好了地下年種起來更方便。
天色漸漸黑了下來,秀秀在門口彎腰看著桌子上擺的七八盞燈,好奇問徐平:“官人,這是什麼燈?好亮!”
徐平道:“這是馬燈。”
秀秀撇撇嘴:“又騙人,這明明是油燈!”
“你說是油燈就是油燈吧。”
“官人,這裡面用的什麼油?怎麼沒有煙?”
“這叫煤油,油輕了當然沒有煙。”
“為什麼油輕了就沒有煙?煤油又是從什麼裡面榨出來的?”
“煤油當然是從煤裡面來的,不是榨出來,是蒸出來的。秀秀今天晚上我很忙,你不要在這裡問來問去了,有了空閒你再問好不好?”
“我也不稀罕問!對了,這個罩子——算了,我找劉小妹玩去!”
看著外面大群人進來,秀秀氣乎乎地跑進後院去,她還想問問那個透明的罩子是怎麼回事呢,官人明明說玻璃製出來給她制一面最亮的鏡子的。
這個年代透明的玻璃已經有了,不過透明的玻璃製品卻很少,大多都是來自海外,盛著價格不菲的玫瑰水之類的女人用的名貴東西。漢人都習慣用陶瓷器,玻璃製品的發展沒有動力,不能像前代那樣再冒充玉石,就更加沒什麼感興趣了。不過海外來的透明玻璃瓶還是很珍貴,有人會特意收集起來。
以前徐平也沒有燒玻璃的動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穿,他也不指望這個給自己賺錢,中牟那個巨大的田莊已經吃不完花不完了。直到前些日子用附近的煤煉焦炭,這裡的煤雖然多但品質不好,煉不出能用來鍊鐵的焦炭,只能用低一點的溫度煉成制鋼的炭,比木炭要好一些。這樣煉炭的過程中就伴隨著大量的煤焦油,徐平心血來潮把煤焦油分餾,竟然真製出了煤油。實際上他的前世煤油之所以叫煤油,就是因為最早是從煤裡餾出來的,不過這技術出現沒幾年的時間,就流行起了從石油裡制煤油,只在名字裡留下了些微痕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