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引
是誰
輕輕地呼喚著我在銀色的月光之夜
是誰
低聲吟唱著歌當餘暉映亮最後一片天際
是誰
牽起我的手耳語纏綿不訴離傷
又是誰
用鮮血浸透我心連最後的一絲呼吸都在思念著我
可這永世也得不到的愛永遠無法牽起的手
是誰
讓我如此心痛
是誰
讓我思念至今
那再也聽不到的誓言
彷彿永遠都不能相聚
卻又夜夜思念夜夜凝望
何時起這夜夜的月光裡
都是你舞動的影
“此生的情,怕是還不了了,下輩子……我定然還你!三生七世,願以血為誓,生死相隨。”
楔子詩
西風緊寧月催,不知白玉在誰手。
冷麵淚眼凝無哽,莫嘆今朝伴孤燈。
不復當年魂歸去,酒一杯再一杯。
歡歌笑語皆空滅,短瑟長弦無覓處。
何來紅綃解我愁,把盞飲盡又一杯。
思幾絮情幾許,如今又伴何人笑。
縱使情深又奈何,一望無涯無絕期。
天地之初結生萬物,世間方有倫常,春生萬物,寒冬枯盡,周而輾轉皆歷盡造化。乾坤自有定數,任誰也逃不出這凡塵輪迴,劫生罔替。望著眼前這番山河美景,一代偉大的帝王心中卻升起此番感概,究竟是造化弄人還是天數已定,縱然自詡天之驕子,也不過如此罷了。
回想當年隨父揭竿舉事,踏遍千山萬水,開疆擴土,行正義之師,有多少英雄豪傑斷頭顱灑熱血,又有多少往事情何以堪,玄武之變驚動天下。“一將功成萬骨枯……”唐王李世民輕嘆了一聲,可又能如何,畢竟英雄遲暮,到了這把年歲,想起的竟是些陳年舊事。一旁仔細瞧著天子的太監總管王長福,心中也不免悲傷起來,陛下年輕時那是何等英雄,如今雖年過半百,卻依然威風凜凜,通身的帝王氣派,讓人難以抵擋。無奈世事無常,膝下的幾個兒子不是不爭氣的就是心機算盡的,心裡唸的不是這個日漸年邁的父親而是那金鑾殿上的龍椅,怎能不叫人心寒呢?想到此,王長福眼角閃爍著淚跡,卻又不敢讓皇帝看見,只能在後面偷偷地拿著衣角抹淚。
“罷了罷了,朕不過隨口說說,卿何須多慮。”李世民心裡清楚,這個侍奉他多年的老奴必然是聽到心裡去了,都是一把年紀的人,也不忍見他如此,卻是怕自己也跟著傷感起來。
“老奴罪該萬死,攪擾了陛下的清靜。”王長福俯首作揖,本來就有些駝背的他,此時看起來彎的更厲害了。
“恕爾無罪。”擺了擺手,潛退了周圍的人,他只想自己一個人靜一靜。
未幾,身後有輕微細碎的腳步聲想起,“啟稟陛下。”王長福恭下身子,雙手遞上“這是浙江府衙南宮成洪大人送來的八百里急件”
李世民心下一驚,現在國家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哪來的軍情急件?“速速念來!”
“是”王長福也知道這其中必有重大的事件,心裡慌亂的雙手發抖,展開奏章唸到:“愚臣南宮成洪啟稟陛下,自蒙受皇恩,鎮守江浙,日日不敢怠慢。然時至今日各國皆慕我大唐國威,潛外賓來我朝修學建章。然經多時,微臣感東海之濱有倭國亂動,其意不測,其舉不慎。現查有倭國暗黨已潛進我朝,臣思及此,焦慮難安日夜難寐,特此稟明,望陛下明察,國之安必有暗之危,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讀完,唐王淡然一笑,一個小小的倭國,何懼之有?想我大唐國威震懾四海,疆土之廣大可敵多少倭國,文化經濟之昌盛前古未有。那東海之濱雖距甚遠,倭國雖小卻也不能小覷,畢竟戰事一起,遭殃的還是那些百姓,經歷了那麼多風雨,李世民已經不想讓他的人民再有什麼苦痛之事發生。但敵在暗處,雖看似小國無力擊反,可居心難測,亦大意不得。
“南宮愛卿真是為國為民盡心盡力,傳旨。”李世民回過頭,眼神中充滿堅毅和威嚴,“封江浙府衙南宮成洪為鎮海大將軍,即日將帥印送至並派步兵騎兵各一萬人,若查東海有何妄動,可先斬後奏!”
“是。”王長福退避三步後,急匆匆的走了。
烏雲散去,顯出一輪皎潔的明月,浩瀚的皇城都沉浸在這朦朧的月色裡,卻不知有多少人香夢憨甜,又有多少人暗暗躁動……
杭州城
江浙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