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1/4 頁)
起來,康龍知道,自己必須走,否則後果絕不是他所能想象的。
他知道,即便自己此刻多麼喜歡符汀羽,而符彥卿此刻又是多麼想要見到他康龍,但他必須走,否則大晉的其他勢力得知,他與符彥卿此時有了什麼接觸,那麼下一步,大晉面對的將不是各鎮節度使團結起來,共同抵抗遼人的局面,而是眾多節度使團結起來,先要滅殺他和符彥卿的局面。
這種事情分析起來似乎不可能,但實際情況卻有的確如此。
這看起來十分的詭異,但真實的情況的確如此。康龍透過烏羅和席志尤瞭解到這種情況之後,立即帶領著他們,連夜離開滄州,返回黃澤關。
天下局勢如今已經進入混戰時期,晉帝石重貴被遼帝俘走,大晉徹底土崩瓦解,二月初,劉知遠首先在太原宣佈,河東軍勢必要搶回晉帝,同時,劉知遠也宣佈,不改國號,依舊沿襲大晉開運四年國號,不過河東勢力,宣佈獨立於大晉而存在,成為漢軍。
劉知遠在太原改稱漢王,沿襲大晉年號,宣佈要營救晉帝。此事在中原引起極大震動和反響,各地百姓紛紛響應後漢的做法,宣佈誓死效忠晉帝,並同意後漢營救晉帝的行動,同時積極加入後晉常備軍,河東的實力迅速壯大。
在大晉的轄地內,先是淮北的唐天寶宣佈自治,緊接著唐天寶就四方出兵,把淮北附近的幾個原本屬於晉帝統轄的州縣吞併,實力也在不斷壯大。
其餘方鎮節度,在河東和淮北起事之後,也紛紛有了動作,或趁機擴張實力,或趁機尋找可靠而又實力強大的節度使投奔,各地向南唐,吳越,西蜀等相對太平國家逃奔的百姓越來越多。
大晉出現這種情況,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但正在返回黃澤的康龍,卻對這種情況早就心中有數。並非是他了解這段歷史,而是他知道,在如此亂世,什麼情況都有可能出現。作為有野心的節度使,誰不想趁機登上九五至尊的寶座,成為天下的霸主?
只不過,大晉四方的幾個國家,如今基業基本已經穩固,自然也就有了入主中原的野心,趁機拉攏原大晉的方鎮節度使或者官員,收納逃難而去的百姓,充實自己的國力,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大晉國內,原本就蠢蠢欲動的有實力的方鎮節度使,趁機吞併弱小勢力,擴張地盤,這也是在自然不過的法則。大自然的規律就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
康龍的黃澤關神武軍,自然也沒有閒著,早就在康龍決定奇襲上京城,走上對抗大遼道路的時候,曹彬就已經兵分兩路,一路直接進逼東京,一路秘密趕往太行山西側,等待河東入住京都洛陽之後,就打算一舉端掉河東的根基。
康龍早就想過,既然這段歷史及其向五代時期,而且許多事情也的確是依照著歷史的走向在前進,但他所見到的情形,也有許多不同於歷史的記載,比如魔族的事情,比如地域名稱的差異。
他生活的那個世界可沒有什麼東大陸西大陸之說,更沒有什麼魔崑山脈,也沒有大荒原,沒有烏蒙國。
這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讓康龍在很方便的把握到一些未來趨勢,做出相應部署的同時,也能夠趁機更好的去開創屬於自己的歷史和傳奇。
既然現在註定了要讓後漢崛起,那麼康龍就不希望在一年之後,又冒出一個北漢來。與其到時候舉兵平定四方,不如趁著現在還沒有出現,就一舉斷掉他的根源。
當然,康龍選擇這麼做,也考慮到了後果。那就是他將面對河東軍的瘋狂報復。不過,好在河東之地,四面全是高山,唯一的通道就是濁lang河以及四方的幾處關隘,只要能拿下那些關隘,即便河東軍再強大,也無可奈何。更何況,康龍也早就部署好了從內部瓦解河東軍的後手。
若不是河東劉知遠如此著急的自立為漢王,改河東軍為漢軍,康龍也不必如此著急的返回黃澤關。
他其實還是想秘密會見符彥卿,探探他的意圖的,不過現在看來不現實。既然滄州有跟儒門浩然堂有關聯的玄功高手,那麼他的一舉一動,很可能就已經落入了他們的眼中。
各地方鎮節度使值得擔憂,原大晉的一般臣子,也未必就是善茬。單單說掌管著天下儒生的儒門的馮道,就不是一個好對付的角色,更何況馮道如今後繼有人,馮浩宇也絕非簡單的人物。
恐怕此時浩宇大少聯絡的血狼寇,已經秘密的在前往京都的路上。在水路之上,目前還沒有哪個方鎮節度使有實力能與他們相抗衡。他們順利抵達京都,只是遲早的事情。
河東劉知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