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4/4 頁)
不存在了,這首詩就沒有生命力了。正是因為它還存在,所以人們還經常舉出這首詩來教育大家。
再如前邊講的焦裕祿這個典型是60年代宣傳的,在當時反響很大,很強烈。近30年過去了,現在把焦裕祿搬上銀幕放一下,影響還是很大,不少人感動得流淚。為什麼?就是因為焦裕祿這個典型是針對有些幹部事業心不強,作風不廉潔的問題寫的。這個問題60年代在幹部隊伍中很突出,在現在的幹部隊伍中仍然是個問題,所以仍然在群眾中能引起強烈的思想共鳴。話又說回來,焦裕祿這個典型如果拿到解放戰爭、抗日戰爭或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根據地宣傳,影響不會很大,因為那時我們全黨的幹部幾乎都是這麼個狀況。大家在那麼艱苦的情況下,都在忘我地工作,都沒有人去謀個人的私利,所以就不會有影響。這個典型只有在60年代,只有在今天,才會有這麼大的反響。就是因為今天在黨的幹部隊伍中,存在著有的幹部事業心不強、不廉潔的問題,所以反響才大。
我剛才講的道理,是說哪個問題在人類歷史上反覆的時間越長,影響就越深遠,反之,影響時間就短。比如,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一篇有名的文章叫《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在歷史上名氣很大,可現在知道這篇文章的人卻很少了,引用這篇文章的就更少了,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鹽鐵由誰經營的問題早已解決,已不成問題了。《鹽鐵論》問世前,鹽和鐵究竟是官賣還是民間私營,爭論很大。有的主張私人可以經營,有的則認為鹽和鐵是國家重要的經濟物資,要收歸國有,由國家來經營,也就是官賣。西漢前期,對於鹽鐵官賣還是民營,展開了一次很激烈的辯論,《鹽鐵論》就是這次爭論中佔了主導地位的觀點,最後確定鹽鐵官賣。這在當時是很重大的問題,但自從《鹽鐵論》問世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從漢朝到現在,鹽鐵一直是官賣,而且在歷史上再也沒有出現過大的反覆,所以那篇文章到漢朝以後就沒有現實影響了。 。 想看書來
筆下文章怎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