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呆板的訓練,要不寫一點看看吧,這章不會太長,呃,要看記憶的清晰程度了。
我們白天開始了起步跑步正步走的訓練,上午訓練這些,下午則訓練器械。
上午訓練的東西,雖然很單調,不過也有烏龍。
一般人走路,伸右手邁左腳。不管起步跑步還是正步都是如此,但是訓練的時候就是有人搞不清楚這個。
一個班的佇列裡面,隨著班長的口令聲,我們原地揮動手臂。手臂要求每個人都揮動到一定的高度,還有手型的問題,必須是半握拳狀態。
也就是說,大拇指頂在食指的第二關節處,然後別的四指全部內扣。擺動的高度呢?以多少度為準來著?忘了,反正我一直都是以軍裝下方倒數第一個釦子為高度線的。
大家都在揮動手臂,這時候鄒建華就打著那個安徽兵的手了。我們揮臂都是很用力的,結果那個安徽兵疼得滿臉通紅。班長一開始也沒看出來怎麼回事兒,還以為是揮動頻率不一樣造成的打手事件,要不然他早就喊停了而不是喊口令。
“一二一!一二一!”班長喊著口令,我們跟著口令做。
“一二一!哎呀!”班長的口令還沒喊完,那個安徽兵終於叫起來了。
“停!怎麼回事兒?佇列裡面喊什麼?”班長訓斥道。
“報告班長,鄒建華總打我的手。”安徽兵報告。
“鄒建華?怎麼回事?”
“我也不知道呀?總感覺他在打我的手。”
“你們兩個,出列!”
“原地踏步~~~走!一二一!一二一!”
兩個大個子就那樣並排原地踏步,揮動著手臂。
你別說,從側面看的時候,看不出來什麼。從正面一看,立刻就知道為什麼會發生打手事件了。鄒建華他同手同腳!哦,不好意思,解釋一下這個同手同腳。
同手同腳是指,邁動左腳的時候伸左臂,右腳的時候伸右臂,這種行為被稱作同手同腳,也有叫走順兒了的。
如果單人走同手同腳倒也沒事,就是看著有點怪異罷了。但是佇列裡面走同手同腳就糟糕了,因為你揮動左臂的時候,別人揮動的是右臂,當你收回左臂用力向後方擺動的時候,正好和別人的右臂一起回去。
當然,如果你直來直去的擺動也碰不到自己身邊的人。問題是極少有人向後擺臂的時候是貼著自己身體擺動的,所以就造成了手臂相撞。鄒建華和那個安徽兵就是這樣撞在了一起的。
哦,可憐的老鄒,說真的,新兵裡面我記他的名字記得如此清晰,就是因為他搞的烏龍最多,同時,也是挨訓最多的人。
這不,我們都休息了,鄒建華還在原地踏步走呢。這次是班副在喊:“左右左!左右左!”班副才不去喊一二一,他喊左右左,時刻提醒著鄒建華別伸錯了手。這也是加餐訓練,長時間的重複會養成一個習慣。
我們的佇列動作也是如此。想知道一個人是否當過兵,很簡單。看他走路時候的手型就可以了,三年來,我們一直半握拳走路,退役後,很少有人走路不握拳的。另外還有步伐的大小也能看出來,軍人的步伐很穩定,每步基本上就是75公分左右。我們戲稱用腳來丈量大地的長度。
也許大家不明白為什麼走路限定了這些,那麼我來解釋一下。
步伐有序,擺臂到位代表我們對人生的態度,步伐協調那是對人生的追求和嚮往。
雙腳著地,落地有聲,鏗鏘有力,無論多大風雨和險阻我們都要堅實地走好每一步。
呃,這不是我說的,這是我們排座說的。我沒他這麼能侃,他大學生出身。
走路也是訓練,可以說一切都是在訓練。軍營裡面你做什麼都離不開訓練,站姿,坐姿,蹲姿,走路的姿勢。
後來訓練踢正步,我可能是踢得最直的人。剛開始我踢正步,總是踢著踢著就歪了,身後留下一溜斜線的腳印。因為這個,沒少訓練我。到了最後我也急了,憑什麼人家能踢直線我就踢不出來?我是尖子!什麼都要拔尖才是尖子!
怒了,不要命的訓,自己給自己訓。吃飯回去的路上,踢!從廁所出來,踢!沒事兒了,踢!我就不信我踢不出來!踢得是小腿僵硬腳板痠疼。
後來找到了一個踢正步的好辦法,在馬路牙子上踢。那玩意兒可不是咱們一般街上的馬路牙子,軍營的一切都是四方的,直線的,連馬路牙子都是這樣。我就站在馬路牙上踢正步,到了最後,的確是踢出直線了。不過,留了個後遺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