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部分(第3/4 頁)
那斷掉的姻緣,我想要將它續起,與你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曹窟趕到前殿的時候,新任符節令舒昇正在殿上伺候。案上的幾份詔令之上,已經蓋好了皇帝之璽印鑑。尚可見墨色新鮮。
“冬時,你來的正好。”
劉盈將詔書交到他手上。吩咐道,“你持朕手詔,天亮就去辦了。”
曹窟應了,垂目翻看手中的三份御製詔書。
第一道詔書,上面寫的是:制令宮中十三監御史分赴諸侯國以及邊郡接任職務,監察各地軍政事宜。地方諸官員認真接待。
接著是第二道詔書:黜符璽御史職,同時成立符節臺,在少府之下,掌符璽之事。
最後一道詔書調遣禁中四十名騎郎衛,由中郎副將沈莫帶領,便宜行事。
他在心中暗中計量:
中央下派監御史往地方,監察行政軍事事宜的制度是今上三年便定下來的,為了防止監御史與地方勾結蔽上,兩年一換防,今年正到了換防的年頭,第一道詔令不過是例行
常事。
而符璽另立官署掌管,雖然突兀,但細想來,也算是思忖周密。此後,符璽事從御史署中脫離出來,相互掣肘,可更大程度的將權力集中在天子手中,避免矯詔的出現。
只是那四十郎衛的調動……
說起來,沈莫自今上還是太子的時候,便追隨在今上身邊,雖是天子親信之臣,但多年以來,名聲不顯。
“陛下,”曹窟合上詔書,揚眉道,“沈將軍此去……?”
“適才郎衛下頭有回報上來,說是找到皇后的下落了。”劉盈解釋道。
“恭喜陛下,”曹窟連忙伏跪在地上,賀喜道,“臣早就說過了,皇后娘娘吉人自有天相,不會有事的。如今既然找到皇后的下落,陛下也就安心了。”
“說的也是。”劉盈淡淡微笑,“朕擔心皇后的安危,特派他們護著皇后左右。”
“臣明白了。”曹窟點點頭,不再質疑,揖道,“帝后和諧,是大漢之福。陛下對皇后娘娘此心深重,皇后娘娘只要知道了,定會有所觸動。只怕很快就會回來了。”
劉盈的唇角微翹,“乘冬時吉言。”
……
前元七年夏六月,上命車騎將軍潁陰侯灌嬰將河東郡,上黨郡一萬騎屯上郡;遣新任監御史往諸侯王領地監察軍務民政;同時頻繁召見兩位相國,以及御史大夫趙堯,太尉
周勃。
初十,第一批御史在紫殿面君之後,從林光宮離開,去往巴蜀各郡。
十二日,第二批御史離開。
……
夏六月的一個早晨,最後一批前往邊城以及諸侯王國的侍御史在往林光宮面見過皇帝之後,踏上了出發的路途。
於此同時,換上了御史皂裳的劉盈,從側門出了林光宮,會合了候在山下的精銳郎衛,騎上駿馬,一路沿秦始皇時代鋪築的直道而行,日夜賓士,四日之後進入沙南縣內。
騎郎許歡兇在縣界之外,匆匆趕上來,欲跪拜道,“臣參見……”
“免了。”劉盈搖搖手,將他的動作攔在一半里,“出門在外,不必惹人注意。這些禮,暫時就不必行了。夫人在哪裡?”
“喏。”
直到劉盈真的出現在面前,許歡才能夠相信,天子居然親自趕到沙南的事實。在前頭帶路,“夫人是二月下旬的時候到的沙南縣,在縣城裡買下了一間屋子住下,家中有一
個蒼頭,一個小廝,一個老嫗以及一個貼身婢女。
今天早上,從東門出了城,如今正在城外與友人踏青。”
沙南縣是大漢北地雲中郡治下的一個小縣城,三面都是平原,倚著一座東山,府河蜿蜿蜒蜒,從東城門外經過,山水秀麗,是北地難得一處清秀景緻。數年前成為皇后張嫣
的湯沐邑,境內產一種胭脂粟,素為張皇后喜愛,每一年秋收之後,都要上貢長安。
劉盈淡淡道,“先去尋夫人再說。”打轉馬頭,復向東城門馳去。
六月中的時候,是北地一年中最好的時節,天氣暖煦,一路上青草依依,藍紫色的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間。遠遠的,一條彎彎的河水便已經在望,青色楊柳枝葉垂下,茂盛
如織,燕趙自古民風開放粗糲,多慷慨高歌之士。行在路上的行人,很少見到十七八歲俊瀟灑的關中少年,大多是濃眉大眼,膚色黧黑的高大硬朗男子。
劉盈在府河邊下馬,將韁繩扔給內侍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