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一個月的軍訓中,我看到了你們當中湧現出了那麼多優秀計程車兵,我更沒想到的是我們這個女兵排竟然能贏得那麼多的集體榮譽。所以,我謝謝你們!如果在訓練中曾經對大家過於嚴厲,讓大家受了委屈,請大家原諒我!(幾個女生哽咽地說“沒有委屈”)
謝謝你們的理解和支援!新時代的女大學生們!在和你們這一個月短短的共同訓練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你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毅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風貌。我相信,當你們回到學校,會繼續把這種精神發揚光大!最後祝同學們一路平安,學業進步!”
說完,江排長和身後的三個班長一起向女生們敬禮。好幾個女生掌不住,哭出了聲;於是越來越多的女生加入了哭泣的行列,終於全部女生都哽咽哭了起來,林芳華也不例外。
江排長和班長們手足無措地勸慰著,但是個個都在哭,哪裡勸的過來。最後,連他們的眼圈也通紅起來,但他們好歹是男人,沒讓眼淚掉下來。
旁邊的男生排也有不少人紅了眼圈,發出了輕聲的啜泣聲。連長跑了過來,讓女生排不要哭了,但是女生們還是控制不住。連長只得命令女生排立即登車,先行離開。於是江排長帶著班長們和一個個女生一一握手,將她們送上了車。
最後,在一片哭聲和淚眼朦朧中,林芳華離開了軍營。這段短暫而難忘的軍訓生活結束了,而真正的校園生活也即將開始。
(晚風低語:校園的情節即將展開,但說實在的我還沒怎麼理清楚頭緒。好像有很多想寫,但又覺得就這麼寫出來會很亂。還是筆力不足啊!So,今後可能更新會比較慢。請各位親們諒解!)
正文 十三、校慶周
新生們回到了學校,開始參加從十月一日到七日、為期一週的校慶活動。
1910年,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三國的5個基督教會在成都市南門外二里許、錦江之濱、南臺寺之西選擇了據傳為古“中園”舊址的風景清幽之地,建立華西協和大學。這就是華西醫大的前身,也是成都市乃至中國西部所建立的第一所現代化意義的大學。
1914年,醫科開辦。加拿大林則博士是第一個到中國的傳教牙醫,開拓了牙醫,使得該校口腔醫學院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極為出名。同時,其文理哲各科在當時的西南地區也是處於頂端的位置。
在抗戰時期,作為大後方的成都市,華西壩是儲存、延續中國高等教育命脈的聖地之一。當時的南京中央大學醫學院、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濟南的齊魯大學、蘇州的東吳大學生物系、北平的燕京大學、協和醫學院的部分師生及護士專科校等,先後遷到華西壩,借用華西協和大學的校園、校舍、教學樓、圖書館、實驗室和教學醫院等教學資源,與華西協和大學聯合辦學,使華西的名聲到達頂峰。
解放後,大學被肢解,文、理系和農學等專業被分了出去,華西壩上只留了醫科和牙科,由此成立了醫學院,發展成今天的華西醫科大學。
今年正是建校八十週年的大慶,海內外各地的華西學子紛紛趕回母校慶祝,學校也安排了一週的時間開展了豐富的校慶活動。
首先是十月一日的慶祝大會拉開了歡慶的序幕。在慶祝大會上,新生組成的軍訓方隊是最大的亮點。每個新生身穿草綠色軍裝,腰扎武裝帶,還帶著白手套,顯得十分英姿颯爽。當四個方隊依次透過主席臺,那整齊的步伐、剛勁的動作中流露出的朝氣蓬勃,引起了臺上臺下熱烈的掌聲。同時,主席臺旁八十隻白鴿和無數綵球放飛了起來,將歡樂的氣氛帶到了頂點。
之後的幾天中,同學們還參加了各種校慶活動,如校史照片文物展覽、新老校友座談會、校友聯歡會等。
八十年的歷史沉澱培養了華西人深入骨髓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八十年的校史中湧現出無數的為中國現代醫學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傑出人物,如首先發現蠶豆病的兒科創始人杜順德教授,婦科權威樂以成教授,解剖學專家盧思謙教授,國內病理學泰斗梁光明教授等等,無一不是國內乃至世界醫學界都享有極高威望的著名專家。
不但如此,學校的光榮還在於培養了許多為中華民族的崛起和解放而犧牲的英雄人物。同學們入校以來,天天到食堂打飯都經過一座烈士塑像,經過這次參觀學習才知道這名烈士叫毛英才,是抗戰時期就參加革命的校內地下黨員,不幸在解放前夕被殺害的。像這樣的烈士還有很多,如犧牲在抗美援朝前線的詹振聲烈士,為了紀念他,學校最高獎學金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一週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