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3/4 頁)
術了,但還是比較忙的,經常滿世界地飛——不是參加國際重要的學術會議,就是到世界各地的培訓中心講課帶習。
本來,他已經退休,有錢有閒,在蘇黎世和德國都有別墅,完全可以享受生活。但他還這麼四處奔波,特別熱衷於培養下一代腦外科醫生。
當初他在XW中心給芳華等人上課,都是實實在在地,親自給年輕後輩們講解和示教。
他現在,從一名神醫,已經轉換身份成了一位名師。
芳華來到蘇黎世後,並沒有遇到大師,但其實她依然是無時無刻地不受著大師的影響和薰陶。
因為,她所體會到的蘇黎世大學神經外科的作風,就是當年的Y教授在潛移默化下形成並流傳下來的。B教授和R教授也都是Y教授的親傳弟子,他們的風格就是Y大師的風格,他們的態度就是Y大師的態度。
而且無論是病房的臨床醫生,還是實驗室的培訓老師,都會經常提起Y教授當年的經歷和成就,所以芳華對Y教授的瞭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崇拜了。
她深深覺得,Y教授的確當得起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贈予他的“世紀偉人”稱號。
因為,他真的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奉獻給了醫學,這麼大年紀了都還不知疲倦地奉獻著。
說起來,別看他是資本主義社會下生活長大的人,那思想境界比共產黨員要求的還高。
這也說明Y教授是個有信仰的人。
不是說什麼政治信仰,或宗教信仰;信仰其實可以簡單到對某個事物的信服和尊崇,也可以上升到成為一個人的精神寄託和行為指南。
當然信仰金錢權勢也是一種信仰,信仰混吃等死也是一種信仰。
不過,Y教授的信仰顯然是一種高貴的信仰。而且他的信仰,堅持了半個多世紀,並且也會堅持到他倒下的那一天,這樣的堅定不移的信仰才是成就他的偉大的原因。
想到這樣一位偉大的人物,曾經指點過自己的手術練習,芳華已經感覺非常榮耀了。
不過,她沒想到的是,Y教授近期回到了蘇黎世,而她和齊大夫、宋大夫三個人,竟然有幸得到了大神的邀請,去他家的別墅做客。
來到Y教授位於蘇黎世湖畔山坡上的別墅,芳華又在心裡暗暗感嘆:背山臨湖,牧場青蔥,樹木掩映,環境幽雅,空氣清新。能在這裡居住,真是賽過神仙啊。
大神居然還捨得長年出門在外,東奔西跑,真是不會享福。不過,也真讓人佩服。
這就是高度啊
正文 二百二十三、結業
二百二十三、結業
大神及其夫人在屋外的草坪上擺上白色圓桌,請三位中國客人喝茶,而且還是龍井茶。看來,老人在中國駐留期間也喜歡上了中國茶。
芳華三人對大神都不陌生,只是因為太尊敬了,一開始反而有點束手束腳的。
Y老見狀,笑著請夫人端上來她親自烘焙的小點心,大家邊吃邊聊。
這裡可以遠眺雲氣氤氳的湖水,上面不時有水鳥飛翔起落。緩坡四周都是散落在青青的牧場和葡萄園之間的別墅,不遠處的牧場還有牛群在緩緩漫步,偶爾傳來牛聲哞哞,間雜著牛鈴叮噹。
身處這田園詩一般的環境,幾名拘謹的中國人倒也慢慢放鬆了下來。
教授慢慢問起大家近幾個月的學習生活情況,話語中流露著真誠的關懷,讓人溫暖。
幾個後輩一邊回答,一邊禮貌地問候著老人的身體情況,和近期在國外的學術活動情況。
Y教授開始興致勃勃地說起了北京的第二期學員的情況。他說,XW中心又得到了多家醫療器械公司的資助,教學和訓練條件也大大得到了改善。
大神話鋒一轉,說道:“不過,還是不夠啊中國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以上,醫生的總數看上去也不少,但是平均下來就不夠了,而且其中的水平也相差懸殊,這裡面優秀合格的腦外科醫生還是太少了……”
看著老人憂慮的樣子,芳華也不禁動容:這才是真正的以天下為己任的無國界醫生。
年紀最大的天壇醫院的齊大夫說道:“教授,您說的對。可是我們中國畢竟還是發展中國家嘛,什麼都要發展,經濟、科教、衛生,還有法制……。和瑞士這樣的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的確是很大,這隻能慢慢改進了。”
Y教授穩定了一下情緒,才又笑著說:“是啊,其實我還是非常看好中國神經外科的發展前景的。因為,在我帶過的學生中,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