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3/4 頁)
:“我對臨床治療是外行,不過我非常同意林醫生關於——低溫的方法有助於消除脊髓損傷後的炎症水腫、促進神經生長修復的說法。這當然不是因為她是我妻子,我才這麼說,而是我在多年的病理檢查和實驗研究中觀察到的。……”
然後,他侃侃而談,從細胞分裂速度、血管通透性、血管活性因子、免疫因子以及神經纖維的再生等方面,闡述了低溫的好處。特別以他從事的神經幹細胞的研究,作為參照,指出組織的腫脹是很不利於神經組織的修復再生。
其實,這些觀點也並不是太新鮮,但是人們更熟悉的是它在外周面板皮下軟組織的表現,而沒想到這理論同樣在神經細胞中適用。
而且,也沒想到低溫不但適用於腦組織,也同樣適用於脊髓。
所以,醫學上的進步,有時候也不一定是多麼驚天動地,非要發明個靈丹妙藥什麼的,只是觀念上的改變和更新,就會產生神奇的變化。
他說完了,克魯爾醫生覺得有道理,便又問芳華:“那你說的那位史蒂文醫生,治療了多少例病人?效果怎樣?”
芳華實話實說:“我們是在開學術會的時候,交流討論了一下。他只是有這個想法而已,還沒實施過呢。我想,如果我們給羅女士進行低溫療法,很可能是世界上首例病案。”
她又補充說:“還有,羅女士的情況也非常適合低溫療法。因為她除了頸椎受傷,其它重要的身體器官——比如心肺肝腎,都功能良好,完全沒有禁忌症,這也會最大程度地避免亞低溫給機體帶來的副作用。
所以,我建議您在給她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還可以使用低溫療法。”
克魯爾醫生被二人的一番演說,已經說動了。只是,醫生一貫的謹慎讓他沒有太快鬆口。
他又問高主任:“高,你怎麼看?”
高主任頗為欣賞地看了看芳華,才說道:“我說過了,這個年輕人很有想法。而她的這個想法,我覺得可行”
克魯爾點點頭:“不錯,我個人也是覺得很有可行性。不過這種非常規的治療,我還是要在明天的交班會上和科裡同事討論一下。今天,我們還是按原計劃,先穩定病情,做好術前準備,你們覺得如何?”
最後的話,帶著商量的口吻,完全是把幾位中國醫生當做了平等的同事一般。
高主任和芳華當然要尊重“主人”的醫療主權,表示完全贊同。這裡畢竟不是301,就算是國內其它醫院請高主任去會診,他也只能給建議而不能自己下醫囑的。
芳華不是太著急,因為根據嘉輝的理論,只要在傷後三天、甚至一週內進行低溫療法,都是有好處的。
等克魯爾醫生走後,高主任看看也沒什麼事,安慰了眾人幾句,也就告辭回家。
芳華又跟曼麗說了一會兒話,安慰了她幾句。她自然不能跟曼麗打包票,說什麼一定會讓她站起來之類的話。她只是和曼麗實話實說,說了最壞的情況,也說了最好的情況。
不是曼麗的心理承受能力好,她也不敢這樣說的。
曼麗從受傷到現在,就沒在戴平面前掉過一滴眼淚。雖然當戴平不在房間出去的時候,她也有點憂鬱地對芳華說:“要是我真的殘廢了,坐在輪椅上,我還是不想拖累他”
芳華便說:“你給我打住啊少給我演那種苦情戲你說不拖累他,這樣很高尚嗎?我看那只是在侮辱愛情和婚姻罷了。如果戴平經受不了考驗,我無話可說;可你要是自己都不相信他,不給他機會,那我就要罵你是個大傻蛋了”
曼麗聽了,微微一笑:“喲,結婚一年,長本事了啊成婚姻專家了”
芳華得意地說:“那可不是我的目標,我要是專家,那也是腦外科的專家才對啊”
“是嗎?你這次要是幫忙治好了我,我就承認你是專家”
“你承認有什麼用?我要的是國際認證”
“越來越能吹了,要不要ISO9001認證啊?”
兩人互損一番,只是沒辦法打鬧了。芳華從心眼裡希望好朋友能度過這一關,能健健康康地行走天下。
大家正在閒話的時候,病房護士過來說,外面有一群中國留學生要來探望病人。等他們走到病區門口,發現有七八名中國學生捧著鮮花水果站在這兒,其中為首的一人還認識趙玉玲和程浩。
這人叫孟冬,是成都人。而這幾名留學生也大多是四川籍學子,或者曾在成都上過大學的人,他們的中學或大學時光都是曼麗主持的校園音樂節目的陪伴下度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