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部分(第1/4 頁)
芳華收拾好籃子,正要說和她一起回去。佩特拉卻又說:“可是隻要你自己學會烹調食物,不就行了嗎?”
芳華撲哧一笑,這孩子還真愛較真。
她拉起佩特拉的小手,站起來準備走了:“我們中國人的事情太複雜,你還太小了,我和你也說不清。等你長大了就明白了。”
佩特拉不幹地甩手:“林,你怎麼這樣?說不清,就慢慢說啊老師不就是應該給學生解答疑問的嗎?”
芳華汗顏,自己還真忘了身為老師的職責,而是不由自主地把她當小孩子對待了。
額——,這糊弄小孩,貌似是中國家長的一貫作風啊。
改,一定要改
芳華急忙耐心地對佩特拉說:“嗯,你說的對。不過,我們中國人有著很重的家國觀念,因為我們在近代有百年屈辱的歷史。而瑞士,是國際上唯一承認的永久中立國,上百年來都沒經歷過戰亂。所以,要想讓你理解我的心情,就要給你講一下中國一百五十年的近代史。那可不是一時半會能講清楚的。”
佩特拉卻笑嘻嘻地說:“那你每天給我講一年的事情,也就是一百五十天,五個月,正好在你回國前講完。”
“這……,”芳華只能感嘆這孩子真能順杆往上爬,她無奈地笑笑,“那好吧”
佩特拉這才滿意地說:“那今天晚上就開始講第一年的故事咯?”
芳華拍了拍她的後腦勺:“好,好,好走吧,我們該回家了。”
她心裡卻也暗暗好笑:我這不但當了中文家教,還要當歷史老師了,看來萬一失業又多了項選擇。
佩特拉卻說:“林,時間還早呢?我們還可以去湖邊的花鐘那兒玩嘛。”
芳華抬頭看看鐘,快十二點了。走到哪裡都能看到鐘樓,她也就經常不帶手錶了。
“還是回去吧我們回家後,可以睡個午覺,然後下午我還要看會兒書,這樣晚上我才有時間給你講故事啊”
小佩特拉也知道芳華要看那些很難很難的、厚的跟磚頭一樣的醫學書,便跟著芳華沿著利馬特河岸往回走了。
不過,佩特拉還有點意猶未盡,便說:“林,你再教我唱中文歌吧?”
唉,這個小孩的審美獨特,不太喜歡兒歌。而自己會的那些流行歌曲大多是講情情愛愛的,也不太適合小孩子唱。部隊學到的如進行曲一樣的佇列歌曲,也不太合她胃口啊。
芳華忽然想起了一首老歌,倒是比較應景,只不過歌詞是粵語的,自己可不會粵語,那就用國語唱好了。
於是,芳華將《萊茵河畔》這歌改了些詞,邊走邊唱給佩特拉聽:
“…… ……
河流象替我輕奏曼陀鈴,悠悠地細唱心中戀情;
搖著那小小花傘看山色青青,你的歌可更動聽。
利馬特河,象畫那樣美;
利馬特河,清新的意境;
童話搬的堡壘添心中幻想,公主的戀歌今天再靜聽。
利馬特河,象詩那樣美;
利馬特河,美麗又寧靜;
童話般的戀愛是多麼天真,美麗動聽。”
佩特拉聽出來芳華這歌是在讚美她的家鄉風光,而且旋律是很歡快的三步舞曲,很好聽,她自然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歌。
她蹦蹦跳跳地合著旋律,還將拉著芳華的手也一甩一甩的。
受到她歡樂情緒感染的芳華,也童心大發,她帶著佩特拉,在古老的石板路上,跳起了輕快的華爾茲。
一大一小兩個女孩,一邊唱著,一邊跳著,還不停地笑著,讓周圍的路人也不禁頻頻駐足觀看。
不過玩瘋了的兩人可不管那麼多,別說是當著路人。
只是,就在快走到聖母大教堂,即將拐彎上橋的時候,芳華不小心被地上鋪設的電車軌小小地絆了一下。
雖然她及時站住了,沒有摔倒,不過手裡的提籃沒抓穩掉在了地上,並且骨碌碌地滾出好遠。
籃子倒是沒事,裡面裝的吃剩下的麵包就滾了出來。
芳華衝佩特拉聳聳肩,意思是這麵包不能要了。
佩特拉指著橋下的天鵝說:“餵給它們吧”
芳華也正有此意,於是二人撿起麵包,趴在橋頭的石欄杆上,將麵包一點點地撕碎,向橋下游弋的幾隻白天鵝撒去。
那天鵝早就習慣接受市民們的餵食了,馬上圍攏了來,要麼昂首期待,要麼彎下優美的長頸頻頻啄取河面上的麵包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