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部分(第2/4 頁)
而豔麗。
不過,這些建築可都是有數百年的歷史了,也就是所謂的老城區。
這裡街巷的路,都是用石板和鵝卵石鋪成的,年代太久了,已經被人們的腳印磨得發亮。昨天的小雪,讓這些石板路面還有些溼潤潮溼,閃爍著一種古老而明淨的亮色。
老城區裡很少看到私家車,只有電車這樣的才可以透過,所以芳華很放鬆地在這既古老又充滿現代氣息的街巷裡漫步起來。
聖母大教堂再往西就是昨天芳華經過的班霍夫大街了,芳華只是走馬觀花地看看那些豪華品牌的櫥窗眼饞一下就算了。因為這裡的商品的賣價都很貴,要在這裡買東西,還不如到歐洲其他地方買呢。
不過,這可是傳說中的世界上最昂貴的大街啊。也許,芳華正駐足的地方,下面就是某家大銀行的金庫呢。
芳華想想,都忍不住來回踱踱步,好多沾一點這裡的金氣。
沿著班霍夫大街往北走了一段後,芳華又按著地圖和昨天佩特拉的介紹,往右拐進了一條小巷。這條巷子名叫奧古斯丁小巷,也是很有特色的。
因為它兩邊的建築,自二樓以上的樓層,總會時不時地伸出一個凸窗。
這凸窗是類似於陽臺的結構,比一般的陽臺小,又比窗戶大一些。每個凸窗的主人,都會根據自己的喜好,將凸窗刷上風格各異的繪畫、或是配上精美的浮雕等裝飾。
所以,行走於這小巷之中,彷彿是在一條展示裝潢彩飾的藝術長廊裡漫步。
芳華感覺這凸窗比那班霍夫大街上的商店櫥窗都好看。
不過,即使是班霍夫大街上林立的銀行、保險公司和交易所的房子,也全都保持著中世紀的那種傳統古雅的建築風格,房子外部也有很多氣度不俗的雕塑和浮雕,如果不仔細看,還會以為是某個藝術館或博物館呢。
蘇黎世可完全不像摩天大廈林立的紐約那樣富貴逼人、紙醉金迷,它的古樸和雍容顯示著一種低調的奢華。
走到小巷中段,有條朝北的岔路是通向河邊的坡地——林登霍夫山丘,據說是觀賞蘇黎世老城和幾座標誌性教堂的最佳地點。
不過,芳華今天有點累了,就不去那山丘了。她繼續朝著南邊那個很有特點的教堂走去。
聖彼得教堂的鐘樓很出名,因為它的鐘面比倫敦的大本鐘還大,是歐洲最大的鐘,那上面的羅馬數字和時針分針,隔得老遠都看得清清楚楚。
聖彼得和綠頂聖母教堂南北相對,從它們之間的石板橋上往東,就又回到了格羅斯雙塔,芳華也就此結束了自己對蘇黎世的第一次漫遊。
雖然這還不是蘇黎世最美的季節,但這湖畔城市的內斂、優雅、乾淨、美麗,已經深深吸引了她。
她感到自己一定會在蘇黎世度過難忘而美好的半年時光。
正文 二百一十八、新方向
二百一十八、新方向
第二天,芳華就開始了異國的學習生活。
先是旁聽了神經外科早上七點半到八點半的交班會。
這裡的交班,可不像國內醫院那樣幾分鐘就結束了,而是常常都要持續一個多小時。應該說更像是國內的主任查房。
只是這裡是由科裡的一位高年資的高階醫生(相當於主治醫師)主持。會上,大家會對昨日的手術病人、今天的手術病人、重症監護病房(NICU)的病人以及介入治療的病人進行逐一的討論,有時還要討論一些尚未住院的門診病人以及急救中心與神經外科有關的病人,每週一的交班會還要對普通病房的病人進行討論。
交完班,各位醫生就忙著處理自己管理的病人的事務去了,一般手術時間是從九點半開始。
芳華三人聽了交班後,就被請進了科主任B教授的辦公室。
B教授將近五十歲的年紀,還是外科醫生的巔峰時期。頭髮是淡金色,但也夾雜著不少白髮,不過紅光滿面,笑容爽朗,給人的印象非常好。
他很熱情地對三名進修醫生表示了歡迎,並詢問了他們各自的專業經歷。
齊大夫、宋大夫都是再過兩三年就該升副主任醫師的主治醫師,在腦外科都至少侵yin了七八年。
芳華算是資歷淺的了,因為畢業後頭兩年都在輪轉,只是第三年才開始接觸專業,她大概也就只有四年多的腦外科手術經歷。
不過B教授瞭解了他們能獨立完成的手術術式和曾做過的手術例數後,非常滿意,連連說不愧是中國來的醫生,臨床經驗就是豐富啊。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