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頁)
《簫韶》,我們來了。新曲,我們來了。音樂界,我們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因為手上有一章的存稿,所以這個禮拜我一直在等著,如果有一篇長評或者一個地雷什麼的,馬上就加更,結果……我失望了~~有存稿就沒有動力了啊!!
下一章開始應該就是本文的高潮吧,應該吧,因為我的大綱上是這麼寫的,但是最後的結果不確定!!最後,真的很喜歡文獻中對《簫韶》的描寫,所以自作主張的自我折磨將這個給搬了出來,希望下一章出來的時候大家都出來露個頭!
59、簫韶九成鳳來儀 。。。
新都音樂,在雲南也算得上是赫赫有名的一家音樂工廠了,因為麗江處於地震帶的關係,所以新都音樂也不在什麼高樓裡,但是那不高的三層小樓卻是讓不少人心生嚮往的地方。
由於頭一天晚上的排練而睡的太晚,導致也起晚了的周逸清等人,不慌不忙的出了麗江古城到達新都音樂的時候已經是中午了,焦急的等了他們一早上的胡監督一看到他們,什麼也不多說,直接將帶著各自樂器的他們給拉到錄音房,匆匆見了一面要為他們做幕後工作的工作人員就被關到了錄音房中。
對於錄製專輯,周逸清他們都沒有什麼實際上的經驗,但是對於錄音房這種東西還是很熟悉的,畢竟當初在橫店到處晃的那段日子可不是白過的,所以原本還有些拘束的周逸清他們在胡監製將他們帶到了錄音房之後,馬上就放鬆了起來。
“胡監製,我們可以開始了嗎?”坐在錄音房裡面,周逸清望著玻璃窗的另一面,眼神沉靜,內心裡卻是平靜和激動不斷交織。
站在那一面的胡監製對著周逸清做了一個可以的手勢,吩咐工作人員開始執行裝置,準備收錄周逸清他們所演奏的曲子。
為了保險起見,周逸清他們首先錄製的是《長相思》,畢竟是曾經極其奮鬥的練習過的曲子,間隔的時間也不長,所以他們對於這首曲子的印象很深,昨天的突擊練習之後,對於這首曲子的演奏,所有人都有著十二萬分的信心。
因為是插曲又是周逸清第一次創作的曲子,所以《長相思》的整首曲子並不長,難度也算不上大,在這些熟練的演奏者的手裡完美的一次性錄製完成。
不過這個時候,周逸清他們還是不能夠從錄音室裡面出來,《長相思》只是一個熱身,一個讓這些工作人員知道他們的水平的熱身,接下來的才是真正的挑戰。重生的古曲——《簫韶》,他們是否能夠將其完整的演奏下來?
為了這首曲子的練習,昨天晚上每一個人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代價,包括寫出這首曲子的周逸清,但是沒有一個人中場休息,也沒有一個人叫苦,咬著牙一遍又一遍的重來,一個音符又一個音符死掐,只是為了,能夠還原出真正的《簫韶》,被重新譜寫的六代樂舞之一。
所有人都在注視著,注視著破空而出的第一聲,來揭開這一個石破天驚的曲調。
半響,一片寂靜的錄音室中,彷彿是黎明破曉一般,終於迎來了第一聲,是清簫悠揚。不再是為了配合周逸清而使用的琴簫,而是最為古老的排簫“筊”。編管參差排列如鳳翼,音色柔和,甘美幽雅,彷彿是雛鳳的初鳴,在一片昂揚的天地中宣佈著自己的到來。
隨後跟上的是箏,不同於現在所看到的箏,慕蓉所用的是十二絃的秦箏,是讓孔子聽了後稱讚 “三月不知肉味”宮廷樂器。聲色清亮,卻暗含著柔美婉轉,彷彿是輕啼淺鳴,帶著驕傲,帶著自豪,帶著曾經國人的那一份錚錚傲骨。
整個第一章節就彷彿是在描繪高高在上的仙界生活,沒有人間的熙熙攘攘,沒有塵世的利益紛爭,乾淨的不可思議。
隨著第一章節悠悠完結,第二章節也慢慢的開始展現,一副市儈的長圖慢慢展開了它的畫卷,新的樂器也隨之加入。
無論是二胡、揚琴還是豎琴都不是應該在《簫韶》這樣一個時代出現的樂器,他們的歷史還太短、太短。但是豎琴卻同樣有著鳳首箜篌的柔美清澈,揚琴有著築、缶的清晰明快,二胡有著笙、鏞的深沉悲悽,作為伴奏的樂器,在同一時刻被注入到了曲子之中,讓整首曲子從遙遠的天邊山首,回到了上演著千千萬萬悲歡離合的人間。
紛爭卻熱鬧的街市上是國民的富足;悠然泛舟的湖上是仕子的優柔;山林漁場之間是自然的饋贈;明理互師的是泱泱學子;或站或坐遍佈市井的是爭辯相證的百家弟子……
這樣斑駁繁雜的一幅幅場景,就在六個章節之間,運用繁而不亂,長而不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