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溫青青。而且,溫儀還在溫家人面前極力維護金蛇郎君的形象。在得知金蛇郎君的確切死訊後,溫儀就再不留戀塵世,以身殉夫。
溫儀的行為乍看起來,似乎很難理解。很多人會以為這僅僅是小說家的杜撰情節,並沒有什麼值得思考和借鑑的地方。其實不然。現實中就發生過非常類似的事件。
1973年8月,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一家銀行突然闖入兩名全副武裝的劫匪。劫匪扣押了四名銀行職員作人質,與警察對峙了六天之久。
六天後,警方設法鑽通了保管庫,用催淚瓦斯將人質和劫匪驅趕出來,狙擊手同時作好了危急情況下擊斃劫匪的準備。然而,離開保管庫後,三名人質反而將劫持者圍了起來,保護他們不受警方的傷害。被警方營救出來後,人質非但沒有控訴綁架者,相反卻為劫匪辯護,對警察的調查取證工作也採取堅決不合作的態度,致使調查取證工作困難重重。其中一位女人質甚至還愛上了一位劫匪,並和他訂了婚。還有一位人質居然在全世界為綁架者籌款,建立了為綁架者辯護的基金會。此等咄咄怪事讓瑞典舉國上下一片譁然。
之後,為了解答人們心中的疑惑,瑞典國會撥出鉅款,成立專門機構對此事件進行研究。結論在十年後才出來:這些人質之所以表現出如此怪誕的行為,是因為他們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從此,人們把這種心理疾病命名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那名女人質的舉動和小說中的溫儀是何等的相似。也許還會有人因此恍然大悟,說作者金庸是借鑑了現實中的事件,並寫入小說的。而《碧血劍》是金庸的第二本武俠小說,寫於1956年。斯德哥爾摩人質事件要在這之後近二十年的1973年才發生。由此,我們不得不為金庸先生對人性的的高瞻遠矚和觀察入微而深為歎服。
研究表明,產生這種心理疾病必須同時滿足四個條件,缺一不可:
1�受害人生命受到嚴重威脅;
2�受害人處於完全的絕望之中;
3�施暴者偶施小恩小惠於受害人;
4�受害人所獲得的資訊只是施暴者願意讓他們知道的,施暴者不願讓他們知道的資訊則被遮蔽。
我們根據這四個條件來對照一下金蛇郎君和溫儀之間的所作所為。
溫儀在被金蛇郎君劫持之前,就已經知道他毒辣心腸和手段。
溫家老六被大卸八塊,密封在大箱子裡由溫家子弟自己送回家。箱子中安放了毒箭,開啟的時候毒箭當場射死溫老六的妻子。金蛇郎君從不公開露面,只等溫家的人一落單,就會下毒手。溫老七和溫老八死在趕來增援的路上。大房的溫儀的三哥和五房的九弟被溺死在池塘裡。有一段時間,接連十來天,宅子裡天天有人斃命。石樑鎮上棺材店做棺材也來不及,只得到衢州城裡去買。全鎮都人心惶惶。溫家宅子裡日夜有人巡邏,輪班巡守。女人和孩子都聚集在中間屋裡,不敢走出大門一步。但四房裡溫儀的兩個嫂嫂還是被金蛇郎君擄去,賣到了妓院。就在溫儀被劫持到一個山洞成為人質的當天,金蛇郎君還殺了她的一個堂哥。此時,金蛇郎君已經累計殺了溫家三十九人。
溫儀悖論(2)
所以,溫儀落到金蛇郎君手裡後,不能不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此前,落在金蛇郎君手裡的人無一倖免,恐怖的手段和導致的結果疊加在年幼單純的溫儀心中,自然不可避免地給她造成了一種絕望的情緒。這裡,導致“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的前兩個條件已經滿足。
溫儀想起那兩個被賣到妓院、受盡凌辱的嫂嫂,不勝恐懼,就想與其受到這種凌辱,不如一死了之。於是她一頭撞向山石,卻被金蛇郎君拉住救下。這在溫儀也是個意外,她想金蛇郎君肯定還有更加厲害、不堪忍受的手段來對付她。不料,等來的卻是金蛇郎君對她的精心照料和種種恩惠。
金蛇郎君怕溫儀再尋死,日夜都守著她,跟她說話,還煮了東西給她吃。溫儀不吃,也不理不睬。金蛇郎君怕她餓死,忽然抓住她,捏住她的鼻子,把肉湯往她口裡灌,強邁著她喝了大半碗湯。金蛇郎君手一鬆,溫儀就將一口熱湯噴在他臉上,意在激他生氣,寧求一死,以免受他侮辱。但金蛇郎君不但沒有惱羞成怒,還唱小曲兒給她聽。他還下山給溫儀買了許多首飾、脂粉。溫儀不要,拿起來都拋到了山谷裡。他可也不生氣,晚上又唱歌給她聽。他又帶了好多小雞、小貓、小烏龜上山峰來,整天陪溫儀逗貓兒玩,喂小烏龜吃東西。
總之,溫儀被劫持的一個多月中,金蛇郎君從未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