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的腦海,我就不由自主的震動了一下。
是了!這就是那女人身上一直帶著的味道,悽慘!
她像個被世界遺忘了的影子,也像個遺忘了世界的影子。
“漢人,你那“凌雲奪”是清溪道人的?”她安安靜靜的又問,望著我,那眼睛是真誠坦白而近乎天真的。
“他是我恩師。”我虛弱地說。
“嗯。。。。。。難怪身手這麼好。。。。。。你根骨很不錯,用清溪道人《心經》可以自療。”她把酥油燈挑亮了點說:“你打坐,就當這燈是月光吧。”
“啊!”
我驚奇地看著這個妙齡魔女。
我席地而坐,慢慢地盤起腿。
她幽幽念起《心經》來。
“觀自在菩薩”。
忽然,我眼前一片光明。
“徒兒,為師教你《心經觀月》。”當年恩師清溪道長的仙姿,又彷彿出現在我眼前。
此刻我如同坐在一處自在的地方。一片空曠,無邊茫茫,沒遮沒擋,如高高坐在喜馬拉雅雪山上,居高臨下,好不自在。
我在行觀月功,在觀月調靈。
“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
我在深般若時行修,行功。深般若時,即月深時。
靜靜的月夜,已經很深沉了。
已是夜深人靜之時。
山河大地沉浸在月光之中時。
大地山川已是深深地灑滿一片月光時,此時,靜坐曠野之巔行觀。
行什麼觀?月渡性海之觀。一輪皎潔明月,又明又亮,在無盡虛空之中由東向西行渡。
在夜空中行渡。
皓皓夜空,已被照得空空明明,天上地下,已無無明之處。月光明亮,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
“照見五蘊皆空。”
此時此刻行觀,在又明又亮月光之下,只是皓皓月空,一片月色,經此一照,又哪裡來得什麼五蘊?除了月空就是空月,除了月色,就是月光。一切茫茫,虛無蕩然無存。唯見天地一片月光海洋。
“度一切苦厄。”
此景此物,此情此意,月情月意已淹沒了一切
“舍利子。”
你出來觀一觀,照一照,見一見!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月色。空,月空。你看看月色和月空還有什麼區別?
月色是指實物,即被皎潔明月照得異常明亮的大地。月空,是指虛,滿天星星點,如今一個也不見的僅是一片明亮月光的虛空。
好好觀一觀,見一見,觀明白了嗎?不僅如此,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不僅是色空不二。在明月皎皎之下,感受亦空。想象亦空,行為亦空,見識亦空。一切的一切,均被皎潔明月洗淨照空。
此時此刻,正是般若味重重,靜到極時,人又如何?
“舍利子。”
大靈呈現出來!
“是諸法空相。”
諸法,即山川大地,一切有為之法。在般若月光明中皆成虛空相。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此為月德。一片月色,一片月光,好大一個月空,紋絲不動。也不生,也不滅。也不垢,也不淨。也不增,也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上是什麼感受?是在月光下定住了的感受。只有親證,方有此感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
為什麼在月光下無所得?此處應譯為:以無所求故。故怎麼樣?人空法空,人法俱忘,人法俱空。
此時,人在何處?在空處。
“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
依據這個月渡性海的功法,才能克服種種心理障礙。
“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心中無心理障礙,心在靜時,魔不生,自然不會有任何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只有在此時此刻,才可心無雜念,而不是想入非非。也只有在心擺歸零時,方可談得上究竟涅槃。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佛,現在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