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序幕
千萬裡的胸懷,五千年的色彩,孕育了多少中華豪傑;養我浩然正氣,塞於天地之間……
順治七年,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開始親政的順治帝按照中國曆代帝王沿襲的慣例,派人尋找“萬年吉壤”,但未如願。
終於,順治帝御駕親征。他們沿長城向東來到河北遵化縣所轄的馬蘭峪鎮一帶鳳台山時,順治來到一處高坡,舉目四望,只見高山連綿,崗巒起伏,隆起的山脊在藍天白雲的掩映下若隱若現,猶如一條條天龍奔騰湧越,呼嘯長空,在天龍盤旋飛舞的中間,一塊坦蕩如砥的土地,蔚然深秀,生氣盎然。東西兩項各有一泓碧水,波光粼粼,緩緩流淌,形似一個完美無缺的金甌。
順治在驚訝於這天造神賜的寶地後,大聲說道:“此山王氣蔥鬱,可為朕壽宮!”
他來到一塊向陽之地,跳下坐騎,十分虔誠地向蒼天高山禱告一番,而後取出鎮國奇寶——凌雲奪,繫於全漆箭翎之上,彎弓滿石,振臂一射,那箭便穿雲度日,飛落於正面鳳台山的山阜之前,入地盈尺,振振有聲——“箭落穴定”。
臣僚、術士們趕到山前,找來木鍁在“凌雲奪”的四周地上挖出一個磨盤大的圓坑,謂之“破土”。這個圓坑便是陵寢地宮“金井”的位置,待陵寢地宮修好後,將第一鍁土放入“金井”之中,標誌著皇帝死後依然擁有黃天厚土,並和他生前的大地永遠血脈相連。
順治傳諭,改鳳台山為昌瑞山,臣僚們又找來一斛形木箱,蓋在“破土”的位置,不再讓它見到日、月、星光,同時委派人員在此日夜守護,以待動工興建。
烈風裡,馬背上的順治厲聲道:“這裡將成為大清帝國的龍脈!“凌雲奪”為龍穴鎮守神器;不能移動半毫半寸,有違令者,誅九族!”
“奴才遵旨!”
一位位大臣戰戰兢兢;跪在地上……
順治萬萬沒有想到,二百年後的大清帝國,出了一位葉赫族的女人——慈禧,她將皇宮紫禁城中漢白玉階梯的龍鳳位置顛倒,舞亂乾坤,親自垂簾聽政……甚至為了改善自己百年後所葬的東陵風水,不顧群臣反對,啟出了“凌雲奪”……
慈禧也萬萬沒有想到,她所葬的東陵在一九二八年五月,被軍閥孫殿英的工兵部隊給炸了。
那是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孫殿英手下悍將——劉鳳鳴少校帶著士兵在一位道士引導下,把慈禧陵的地宮大門轟開了。
一具碩大的棺槨靜靜得停放在棺床上……
“給我開!”一聲令下,陰冷死寂的地宮中,頓時響起鎬頭利斧的撞擊和刺刀的沙沙聲響。
馬燈和手電忽明忽暗,忽左忽右地照射著木棺,利斧和成排的刺刀在光亮的映照下,閃著道道寒光,兵士們憋足了勁用力向上撬著。
突然,木棺中傳出“喀嘣”一聲巨大響動,整個棺蓋“譁”地蹦起一尺多高,緊接著,一陣淒冷冰涼和陰風黑霧“呼”地一聲竄出棺外,直向兵士們的面部撲來,每個人的臉上都像被重重地擊了一把石灰,痛疼難耐又涕淚俱下,眼前一片漆黑,頭腦一陣暈眩。就在這個瞬間,眾人抽刀棄斧向後滾爬而去,蹦起的棺蓋又“咣”地一聲回到了原位。
“都別慌。”道士的口氣很平靜,向棺材輕輕揮了揮拂塵。
“奶奶的,瞧你們的狗熊樣!”望著兵士屁滾尿流的驚恐之狀,劉鳳鳴端著大張機頭的手槍,站在地宮出口的地方,一邊罵一邊命令所有持槍計程車兵都將槍口對準眼前的木棺,呈扇形慢慢包抄過來。
他同時嚴厲命令,一旦出現慈禧炸屍傷人的不測之象,先以刺刀相拼,奮力搏擊。萬一慈禧屍身刀槍不入,刺刀拼殺無效,當開槍射擊,若射擊無效,則切戰切退,直至退出地宮,由機槍封鎖地宮出口。
兵士們端槍圍將上來,木棺覆成死寂之狀。劉少校來到兵士們的身後朝木棺詳細觀察了半天,覺得就此開棺仍不踏實,便派人到地宮外調來兩挺機槍架在地宮後室的出口處,槍口對準木棺中心部位,並告訴機槍手,只要兵士們一退卻,兩挺機槍同時開火,予以射殺。
在感到萬無一失後,他方才命兵士重新開棺。棺蓋很快被刺刀和利斧撬開,慢慢移於地下。由於剛才的氣體基本跑淨,棺中再無陰風黑霧衝出,只有一股濃重的黴臭氣味散發開來。
棺中的屍骨和珍寶被一層薄薄的梓木“七星板”覆蓋,上面用金線金箔勾勒成一行行的經文、墓誌及菩薩真身相。
掀開“七星板”,下面露出了一層柔和光亮的網珠被,當兵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