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相親物件(第2/3 頁)
親貴原來就是南陽王元寶炬,他一時間被陛下的歪理堵得說不出話來,但我心想:高丞相的親弟弟和兩個親兒子都在這裡,再加上我這個小女兒,陛下你都不管,只管高丞相的大女兒,你這關懷還真是蠻精準的。
但姐姐應該是感覺讓陛下親自扶她下馬這件事無論如何都太不妥了,就趕緊趁著陛下回答元寶炬的時候,不等他再近前,自己先從馬上翻了下來,動作極為瀟灑,再次引起大家一陣喝彩。
我們幾個也趕緊跟著姐姐下車下馬,一同給陛下行了個禮。陛下剛才沒能親自扶姐姐下馬,看來遺憾的很,於是此時趕緊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她給扶了起來,總算是過了把手癮,更親切慰問道:
“高小姐今日這身鮮卑裝束,和那日迥然不同啊!”
“今日陪陛下行獵,臣女自然要穿著合身一些。”
“好!不僅合身,而且別有一番風姿,和洛陽的尋常女子們迥然不同!朕想當年太武皇帝的妃嬪們就該是這個樣子!而且朕還聽說邊地的女子,個個能騎善射,不亞男子,今日會獵,朕便要看看高小姐的技藝!”
我一聽:合著孝文皇帝南遷洛陽後,有一次見到本該漢化的鮮卑婦人們還穿著鮮卑小襖卻不穿漢家衣裳時的勃然大怒,都讓您這一句“尋常女子”給帶過去了,這不等於開歷史的倒車麼?而姐姐又趕忙行禮道:
“臣女雖不才,仍謹遵陛下旨意。”
而陛下的手比姐姐的口還快,又一次把她扶了起來,我一看這風頭又讓徽天仙出盡了,嫉妒之心再次升了起來,便插話到:
“陛下,射箭我也是會的,你待會兒也看看我的射術啊!”
陛下聞言,哈哈大笑,還摸了摸我的腦袋,又繼續看著姐姐微笑,而大家也跟著鬨笑起來。
我如願以償成了焦點,但在這揶揄的笑聲中並沒有感到快樂,而此時旁邊傳來了一個渾厚的聲音:
“這不是小徔嘛?來,讓我看看,你的射術到底進步了多少?”
———————————————
作者有話說:
幾個月前和民族虛無/逆向民族發生了大規模對線,衝冠一怒之下(不是吳三桂那種),就開了本《南明恥》。
新書的主人公是一對青年夫婦,南明背景的,志士有心救國,奈何各派不和那種的,會涉及到那個時期的眾多人物,從李定國、張煌言、鄭成功、史可法,到吳三桂、洪承疇,當然也會有柳如是、陳圓圓,董小宛還有冒闢疆什麼的。
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平平無奇的主人公柳振民怎麼能認識這麼多名人?其實都是劇情需要,不過我會安排的比較合理。
當然前期風格(清軍南下前)還是會比較風趣幽默的,後期嗎,如果諸位能讀到哪裡,估計到時也就代入進去了。
順便說說《奈何穿在帝王家》,這本書等到高徔長大還需要一段時間,和未來夫君正式搞物件什麼的也得有一段時間(當然很快就要第一次見面了,而且她未來原配老公是誰大家都知道),有的人會嫌進度比較慢,我也慢慢開始著手重開了一本《奈何穿在帝王家》(重修版),某江有,主要就是想改變一下前期進度偏慢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高徔早期的生活還是不能省的,因為從高家入洛到高徔結婚之間,無論是北魏還是高家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些事情影響深遠,甚至決定了北齊王朝的氣數長短。
我之前曾被對線的人(即民族虛無/逆向民族)順道譏諷過,說我這本書裡高歡家七大姑八大姨一大堆的,我自己想了想,這也沒辦法,因為這本書就是以全景式展現以高歡家族為中心的北齊興亡史為目標來寫的,所以才挑選了這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高歡二女兒來作為主人公,就因為她名不見經傳卻又身處暴風之眼,所以可以很自然地看到很多事情而不顯得突兀不自然。我更可以設定她活得比較久,久到能貫穿北齊的整個興亡史。
但一旦選了她,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就是,一個亂世權臣的子女,自然會從記事伊始就開始頻繁接觸到其父親的大批下級和各種親戚,因為高歡這種從邊鎮小軍官奮鬥上來的人物,他的家庭在前期是不大可能講排場講到讓妻子女兒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所以我不能人為地造成一種高歡的女兒們和那些叔叔伯伯見不著面的隔絕,抑或是高歡的某些重要親戚或者下級從他入洛伊始就幾年不來見他一面的奇景,這也不符合一般的常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根據我的研讀,關於高歡此次入洛有沒有帶家屬,是沒有明確記載的。而有記載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