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3/4 頁)
莫回感覺他有必要開闢另外一個利潤中心,不然萬一什麼時候偵探部利潤下降,公司又該青黃不接了。經過多番討論和研究,莫回決定以軌跡1。0為工具,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軌跡1。0最初主要是為了研究鄧雪,以及影響鄧雪而開發的,從這個角度講,這是一個個人行為分析和影響軟體。
只要這個特點認清楚了,那麼它的目標客戶其實已經清晰了,那些能夠為單個客戶付出巨大獲客成本,願意為了提高潛在客戶轉化率而投入大筆自己的企業,基本上都是軌跡1。0的潛在客戶。
這類企業的產品必須具備高淨值特點,就是說產品單價高,或者每使用者平均收入比較高的產品或者服務。
其實這時候一個很典型的行業立刻就出現在莫回的腦海裡——汽車!
汽車消費帶有明顯的低頻、重決策、高淨值特徵,對於多數汽車消費者來說,他可能這一輩子就能有那麼三兩次機會買車,而且每次買車的價格相對於他的收入都不會太低,而消費者在買車的過程中必將審慎認真的思考和衡量,最終選擇一塊最適合自己的,作用最大化的,自己最喜歡,價格最合適的車型。
而正是因為汽車消費者的這種消費特點,所以汽車廠商或者銷售商,才有足夠的動力去花錢研究消費者行為,在影響消費者行為上投入大筆資金,無論是研發、投放廣告,還是購買相應的服務和產品,只要能夠帶來可量化的銷售增長,汽車企業在消費者身上的投入上就絕不會吝嗇。
不過軌跡1。0還不能直接投入市場,它還需要進行一定的修正,以便正好可以滿足汽車企業需求,以及使用資料獲取源的限制性問題。
針對鄧雪一個人的時候,無論資料獲取還是分析方法,實際上都是採取不計成本以及不計手段的模式。但是如果想將軌跡1。0商業化,這兩點就無論如何都需要改掉的。
莫回首先需要解決資料來源的問題,沒有這個資料來源,軌跡1。0就無的放矢,沒有可供分析的資料來源。其次他還需要解決影響手段的問題,就是說軌跡1。0打算透過什麼方式,來影響消費者,來幫助汽車企業提高實際銷量,
這些問題問題不是莫回坐在辦公室裡想就能解決的,他必須找一個熟知汽車行業的人諮詢或者幫忙才行。
汽車行業對莫回來說非常陌生,所以他想來想去,最後只好把tina叫來,把各種背景講完,然後將問題拋給tina。
“tina,現在我需要這個人,你覺得應該怎麼解決?”
“招聘,老闆。”tina沒怎麼考慮就給出了答案,“我覺得你應該招聘一個在汽車行業內具備一定客戶資源和人脈的銷售。”
銷售?
招聘都是發生在企業需求上,當企業有某方面的資源、能力需求的時候,既有員工無法滿足的情況下,招聘需求自然就出現了。
現在莫回的狀況就是如此,他既然將目標鎖定在汽車行業,需要汽車行業的客戶資源以及商務拓展能力,那麼這個需求就是他的主要招聘方向了。
tina在領了任務之後,很快給莫回約了幾個面試人選,經過幾輪溝通,最終聘用了一個叫薄望舒的銷售主管。
薄望舒是別克汽車的銷售主管,負責跟4s店和汽車銷售商打交道,嚴格來說他屬於一個渠道銷售人員。
不過相對於莫回的需求,他在別克時期的同事,積累的大量汽車銷售商,這些資源正好是莫回需要的。只要莫回能夠將軌跡1。0儘快升級為軌跡1。0汽車版,那麼薄望舒手裡的這些資源都能是潛在客戶,只要產品實用性比較好,那麼促成銷售應該不難。
並且有個好處,只要將汽車版賣給別克,那麼它下面的銷售商的銷售難度將會陡降,多數銷售商必將跟隨廠商的步伐,採購汽車版。
薄望舒入職後莫回跟他仔細溝通了一下公司現狀,以及正要準備研發的汽車版,當目標釐清之後,薄望舒很快給出了他的建議。
“經理,既然汽車版準備進入汽車行業,那麼資料來源這方面我覺得可以跟廠商協商解決,因為各大汽車廠商,它們的市場行為已經持續了數十年,手裡積累了大量有效無效的客戶資訊,並且汽車廠商捨得在市場和推廣上花錢,它們手裡掌握著一批傳播渠道,這些都是現成的資料來源。我們只要說動別克,讓它參與到開發過程中,資料來源的問題它們會主動解決的。”
薄望舒的建議不錯,並且他並不只是給出建議,還直接鎖定了主要接觸的目標,按照他的建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