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3/4 頁)
了:“小雅從小就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一般的女孩子都喜歡洋娃娃,喜歡漂亮的衣服,玩具,可是她卻都不感興趣。三四歲的時候,她的樂趣就是看書和彈琴,捧著一本故事書,她就可以一整天不說話,也從不吵鬧。剛開始的時候,我和她媽媽還為此而開心,覺得女兒天生就是個才女,而且那麼安靜的女孩子,多招人喜歡呀。可是隨著小雅漸漸長大,我們就也慢慢的發現了,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
杜小雅的父親看著慕森他們,頓了頓,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小雅根本就不和同上幼兒園的小朋友一起玩,她不和任何人交流,只喜歡獨自在角落裡看書,或者玩琴。那時候,幼兒園的老師經常找我們,她們覺得小雅有問題。可事實上她的溝通交流一丁點兒問題也沒有,她就是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多說話。隨著小雅越來越大了,我們發現她比較喜歡樂器,所以我們就送她學琴。可是她孤僻的性格卻沒有因為興趣而改變,即便是和我們,她的話也不多。住在一起的時候,她經常一天也不和我們說一句話。”
“她應該相當聰明,是吧?”慕森問。
杜小雅的父親點了點頭說:“學說話還不算完全利落的時候,她就已經會背唐詩三百首了。五歲之前,她就看遍了國內外的各種童話故事書,還有白話聊齋之類的書。只是她的性格……”
看到自己的丈夫已經說了那麼多,杜小雅的母親這時候也消除了敵意說道:“我們都知道,自己的孩子並非自閉症,因為她一切行為都可以很正常。所以我們只覺得她是性格孤僻,內向。再加上,她喜歡的東西,同齡人都不喜歡。在別人還玩捉迷藏的時候,她卻用稚嫩的小手握著毛筆寫字。所以小雅從小就沒有朋友……”說到這裡的時候,杜小雅的母親神色黯然,顯得很難過,很傷心。
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可是杜小雅的情況,談不上不健康,但是也談不上多快樂,這反倒令父母很為難。對於這一點,慕森是十分理解的。因為他小的時候,也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為此,他的父母也是沒少操心。
吳隊長在一旁聽的入了神,這會兒一臉好奇的問:“那你們究竟是為什麼不住一起的呢?像她這樣的孩子,放她自己在外面,你們放心嗎?”
談起這個話題,杜小雅的父母更是一臉的無奈,只聽杜小雅的父親說道:“不放心,可是沒有辦法呀。小雅她後來變了,如果我們不順著她的心意,事情只能發展的更壞。”
“變了?是什麼意思?”慕森追問。
“她忽然開始喜怒無常了,偶爾沉默寡言,可偶爾也開始願意說話了,但是她一會兒一個樣子,經常把我們弄得暈頭轉向,不知道到底哪個時候才是真的她。後來我們也諮詢過,醫生說孩子在度過青春期的時候,心理波動是會比較大的,讓我們儘可能的包容理解。所以,當小雅無數次的吵鬧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時,我們就答應了。”
慕森點了點頭,然後對杜小雅的父母說道:“你們認為杜小雅要和你們分開是因為到了一定年齡,需要獨處的空間。你們認為她從小孤僻是因為性格內向。認為她反覆無常是因為青春期情緒波動。那現在我來告訴你們,我覺得你們認為的一切都是錯誤的。”說著,慕森指了指莫子棽,繼續說道:“這是頂尖的心理專家,你們可以聽聽,他是怎麼看杜小雅的情況的。”
杜小雅的父母聽後,用一種殷切,求助般的目光看向了莫子棽。
第一百二十三章 最後見過的人
莫子棽沒有什麼隱瞞,也很直白坦誠的說道:“根據您二位剛才的敘述來看,我認為您的孩子至少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她對某一種學科或興趣異常感興趣,甚至在某一方面讓人覺得她有這超乎常人的才能。從小就和外界的人際關係保持著一種絕對的距離。她不需要別人,也不喜歡別人靠近她。這種無法靠近的狀態,本身就是孤獨症的表現。不過話說回來,這種病也並不算十分罕見,如果從小重視,加上妥善的治療,她應該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的,區別無非就是她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而已。
其實,人類所有的感受,都是身體中某一種元素或者本能在發揮作用。比如喜愛,那是費洛蒙的作用;興奮,那是多巴胺的作用;親情,是本能和天性的作用;而那最令人無法自拔、情不自禁的愛情,無非就是費洛蒙和多巴胺同時迸發再加上荷爾蒙的作用。
像孤獨症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就是缺少了多巴胺的分泌,所以才會造成他們對任何人或事都顯得很淡漠。如果不加以治療和控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