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2/4 頁)
。
“對對,始皇帝是永生不死的。”
王蠢低眉順眼的拍馬屁,他覺得沒有必要在這個方面與秦始皇爭執,這似乎是秦始皇的逆鱗,沒有必要觸碰。
看來,秦始皇從未曾停下追求長生不死的腳步。這段時間,王蠢查閱了大量秦始皇追求長生不死的資料,但是,王蠢認為,秦始皇並不是一個貪生怕死之輩。
據司馬遷記載,從公元前219到210年,秦始皇在四次東巡中始終伴隨著一項尋找“長生仙藥”的活動。
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這一記載反映了嬴政不願在知天命之際死去的心理狀態。東巡以來的10年中,始皇的身邊經常閃現著為他尋找長生藥的術士或方士的身影,從秦始皇雖一次次被騙而仍樂於此求不疲來看,他希望自己活到一個較高年歲上的願望非常強烈,始皇追求長壽除了能更長久享受帝王才能享受的特權生活,還帶著強烈的家族政權所負載的政治理想和訴求。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車隊馳行至河南陽武博浪沙時,埋伏於道旁的刺客拋擲出一個120斤的大鐵錐,砸向秦始皇的車隊。這是韓國人張良策劃的一次精確度非常高的刺殺,始皇是在刺客砸錯車的情況下才倖免於難。
假設秦始皇被博浪沙狙刺嚇得從此呆在宮裡,他也許能活到60歲甚至更高。如同荊柯的刺殺並沒有阻止嬴政統一的步伐一樣,博浪沙刺殺也沒有能使始皇取消巡視天下的計劃,可見他並非怕死之人。敵人統一前後的刺殺均沒有成功,但心理戰卻奏效了。
詛咒秦將亡和嬴政將死的各類讖語之所以攜帶著極大的殺傷力,在始皇心底掀起陣陣波瀾,就因為這些無形武器是復國者在對其時社會矛盾和政治形勢及秦政與始皇的弱點漏洞正確分析之後精心炮製出來的。始皇至死不宣佈繼承人並執著追求長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隨時要致他於死地的潛在敵人作出的反應。
第一百零四章 柳大校長
研究表明,戰國秦代由於貧窮、疾病和戰爭等原因,人的平均壽命在30歲左右。秦孝公44歲,始皇父莊襄王34歲去世。完成統一的秦始皇已步入那個時代的老年期,巨大的危機感從他心底升起。環顧群子,檢索群臣,誰堪帝國二代君主這一大任?誰是周公?這兩個關係到王朝命運的問題,不僅始皇在思考,臣子們也在思考。
行封建制的周天子靠諸侯拱衛,行郡縣制的秦始皇靠法度立國。周的分封雖然演成列國並存爭戰,但名義上的周王朝仍存在了數百年。而嬴政諸子無寸土之封的秦王朝,卻無法抗拒即將到來的割據復國風暴。秦始皇個人的執政力和威懾力成了維持秦帝國存在的關鍵因素。因此透視秦始皇追求一己生命延長的全部內心活動,僅從貪生怕死貪圖享樂這一視角顯然是不夠的,因為糾結纏繞於始皇精神世界的,更多的是新王朝的境安民寧萬世統緒,從始皇東巡刻石文中可以看到這一點。
王蠢根據與始皇帝溝通所掌握的資料認為,始皇帝並非貪生怕死一味追求長生不死,儲君難定才是秦始皇執著地追求長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尋找海中仙人和不死之藥這一幕,使秦始皇的形象被塗上了些糊塗荒誕的色彩。但王蠢也相信,秦始皇至始至終,就沒有停下過尋找長生不死藥的步伐。
修真者不能長生不死?
一直,王蠢都有疑惑,根據現代人對修真的理解以及秦始皇時期修真者翻雲覆雨的能力,足見修真者的生命力是極為強悍的,但是,歷史記載之中,從未曾有長生不死之人,哪怕是有史書記載的彭祖,也才800歲。
而事實上,彭祖是否真活的800歲也只是一個傳言,因為,根據史料顯示,老祖先很早就用干支紀錄歲月了,但在上古時期還是用於歲,也就是每60天(一個甲子週期)為一歲,那麼這一算,彭祖年齡也就是相當於現在120…130歲之間,現在一般常人能活這個歲數還是有可能的。
很可能,所謂的修真者,只是掌握了一些翻江倒海的力量,延長人類的壽命,根本就不可能做到長生不死。
這些天,王蠢一直想向秦始皇灌輸這方面的理念,奈何秦始皇忌“死”字,根本就沒法開口。
王蠢看來,秦始皇統一六國,站在事業的頂峰雄視天下,空前的權威給他以全新的感受,“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但在後來的歷史程序和巡行過程中,有一種力量不斷困惑和震撼著他,邊境敵人施壓,國內亂象萌生,六國復國者不斷製造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