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等伯,死了之後還贈了少傅和太子太傅。
對於這位被勒石記其功績的前伯爵,二叔一臉嚮往。然後就是祖父一輩了,祖父有六個兄弟,他排第三,他老人家叫華善,是和碩額駙,娶的是和碩格格,嗯,這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格格的親爹叫多鐸做過和碩豫親王,據說他有個同母的哥哥叫多爾袞。
華善當多鐸女婿的時間很短,因為淑嘉的祖母在順治六年,十六歲就死了,嗯,生下獨子石文炳後不久。石文炳就是淑嘉的標準爹了,他是郡主生的兒子,順治二十四年石廷柱死的之後,三等伯由他襲了而不是他爹。原因麼——華善不能總打光棍兒吧?於是,在多爾袞倒臺之後,他老人家又續了回弦兒,生下了個兒子,就是二叔石文焯[1]。悲劇的是,華善的祥瑞程度跟康師傅有得一拼,第二任老婆也掛了,還好,他比較有自知之明,沒再娶。
不對啊!拜某本寫明朝那些事的書所賜,淑嘉同學對明朝歷史還算熟,為了弄清楚其中脈絡還列了張世系年號表,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慶直到萬曆末年,這裡頭差了一個半世紀好不好?!
她們家才經歷了四代?成化的時候布哈已經能夠做官了,至少是青年了……扶額……她家到底是真滿洲還是冒牌的啊?!也就是說,他家150/4=37。6,每代將近四十歲的時候才生下一代才能對得上號兒,雖然也有長子與幼子年齡差很多的情況,但是……這得多大的機率才能連著四代這麼算下來?‘襲職’必須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不會那麼巧每代嫡子生得都晚吧?
還是……他們少算了一、兩代人?這年頭流行早婚好不好?就算有個六代也很正常啊。是族譜記錯了麼?
耳邊,石文焯還在繼續說著祖先的功績,淑嘉已經神遊天外了。(咳咳,其實華善就是老三而不是老大……姑娘,你……果然二了麼?)
——————————————————————————————————————————
淑嘉遊魂一樣飄回屋裡,腦子裡不停回放,我家祖宗賣了廣寧,我家曾外祖父是多鐸屠遍江南……淑嘉那位做過兵部尚書的外祖父,石文焯沒有介紹,不過按其資歷、年齡,多半也是有著一樣的經歷。曾經極度厭惡的屠殺,他們差不多都有份,有一堆這樣的親戚,實在讓人胃疼。
這回連腹誹的資格都要被取消,鬱悶得不是一點兩點了。她不是個喜歡翻舊賬的人,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的地方穿過來,頂多嘴上說一句,其實心裡也很難偏激得起來。但那是隔了多久之後的事兒了?時間這劑良藥已經抹平了不少事情了好不好?現在呢?現在是什麼時候啊?吳三桂還要打著恢復華夏衣冠的旗號蓄髮稱帝呢!她沒辦法當成什麼事都沒發生啊,什麼叫悲催,這就叫悲催!淑嘉抱頭。
老天爺,你妹啊!
[1]改了一下,炳字和焯字的偏旁一樣,於是設定這倆是兄弟。
江先生的解說課
淑嘉晚上是真的睡不著覺了,不是她有民族仇恨還是神馬的,畢竟吧,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了。然而相信每個中國人對於那一堆寧與友邦不與家奴式的割地賠款都不會有好感,對於留頭不留髮也不可能歡欣鼓舞,所以她對清代的歷史是半分好感都沒有的。她現在倒能適應這倒黴催的清穿,但是對於自家親戚背的那麼多人命債,卻也糾結得胃疼。
她背過一段激昂的話——
“一代梟雄努爾哈赤死了,對於這個人的評價,眾多紛紜,有些人說他代表了先進的,進步的勢力,衝擊了腐敗的明朝,為歷史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云云。我才疏學淺,不敢說通曉古今,但基本道理還是懂的,遍覽他的一生,我沒有看到進步、發展、只看到了搶掠、殺戮和破壞。我不清楚什麼偉大的歷史意義,我只明白,他的馬隊所到之處,沒有先進生產力,沒有國民生產指數,沒有經濟貿易,只有屍橫遍野、殘屋破瓦,農田變成荒地,平民成為奴隸。
我不知道什麼必定取代的新興霸業,我只知道,說這種話的人,應該自己到後金軍的馬刀下面親身體驗。馬刀下的冤魂和馬鞍上的得意,沒有絲毫區別,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沒有無故剝奪的權力。”[1]
記得太深了,對於這種血染的頂子,無法興高采烈得起來,雖然現在的優渥生活悉源於此……太糾結了!她要是再文藝一點,完全有可能糾結至死!
然而她還不很文藝,所以還沒有糾結死,日子還得繼續過。她又不能提刀砍了康師傅,當然她可以高喊反清復明,接著就會被家裡人當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