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而宋家茶攤子也重新開業了;林小滿按時來報道了;告知宋添財藕田那兒已經準備好了,就等放苗了。早先林小滿和陳大石就已經把那十五畝泥地的地契給宋添財送來了,還找人挖深了,引了水,只等開春就開始放魚和藕苗了。
而陳大石也不準備打獵了,除了自己家的田地,時間就都耗在了藕田上面。他和林小滿過年也沒閒著,從山上砍了些竹子回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把這藕田邊上都圍了一米多高的圍欄,既防著熊孩子們冒冒失失的跌進去,也是以防萬一以後會被人使壞。
宋添財去那兒看過,十分的滿意,深覺自己找對了人。瞧著陳大石和林小滿的用心勁,宋添財都在考慮是不是再給他們分些紅利,好好的犒勞犒勞他們。
過完年沒幾天就開春了,路邊山間的野菜冒頭了。宋添財走在路上,時常能瞧見村裡的婦人帶著孩子在路邊採野菜。瞧著綠油油水嫩嫩的小野菜,吃了一個冬天的蘿蔔白菜的宋添財也心動不已。
趁著宋家茶攤子客人不多,就讓宋大山看著。叫上陳桂枝,林小滿和趙言修一到去山腳下挖野菜回來吃。宋小寶想跟著的,不過,經過上次生病,宋家人也都不事事隨著他了。
開春氣溫也不高,大人們去外面呆上一個時辰無所謂,可要小孩子卻怕是要冷到了。所以,宋小寶就被留著給宋大山在茶攤子裡自己玩自己的。甚至,連趙言修宋添財都想把他留下來陪宋小寶一道了。
開春的野菜滿地都是,隨手都能摘上一把。宋添財卻不想和村子裡的人一道,他們這一行人;三個大男人;去和那群婦人孩子一起;說出去也不好聽。好在宋家有座自己的山頭,幾個人就去了那兒摘。
陳桂枝手腳最快,林小滿也緊隨其後,只有宋添財和趙言修笨手笨腳的,不是認錯了,就是摘得老了。兩人相互看看,都有些無語,宋添財前世小時候可是摘過野菜的。可去城市裡面養尊處優了多少年,連野菜的模樣都快記不得了。他吃的野菜都是廚子處理好後的美味。這麼原生態的,倒是多年沒見了。且除了一些常見的野菜,陳桂枝讓他和趙言修挖的他以前根本沒見過。自然也就手生,幹不利索了。好在沒多久宋添財就發現了他和趙言修可以另外乾的活計——挖春筍。
宋家這片山頭四周都種滿了竹子,當年是陳桂枝壓著宋大山用竹子圍起這座山頭的,可這麼多年下來,竹子早就成了竹林。粗的竹子都快有成人大腿那麼大了,高的見不得頂似得。
宋大山沒事的時候,沒少上山砍了竹子回去編籃子,席子,籠子。家裡還有兩個竹子編的涼床,夏天睡得可涼快了,而其他時節也可以在上面擺東西,一般農戶人家在夏秋做酒席的時候,都要借上幾個回去,專門做餐前飯菜的擺放地方用。
每年宋家也能賣些竹製品添些油鹽錢,不過,宋添財卻眼睛卻不盯在竹子上面。到了山腳下,他才發現,他竟然漏掉了筍子這麼好吃的玩意。太不應該了,他真是夠笨的,冬天天天唸叨著沒蔬菜吃,可卻忘記了有冬筍可以挖,白白浪費了這樣一道好菜。
所以,今天一看見,他也不去挑那已經認不出多少的野菜了,而是拉著趙言修過來挖竹筍。他們又沒有帶什麼稱手的工具,徒手挖肯定是不行的。還是趙言修在旁邊找了根尖尖頭的竹子,宋添財拿著看了看,發現雖然挖的費力,可也能挖動,於是指揮並示範,但忙了半天才弄出一個竹筍。
陳桂枝和林小滿已經摘了不少的野菜了,帶了的四個大籃子和一個大揹簍裝滿了各種野菜。瞧著宋添財和趙言修累的要死還沒挖到什麼竹筍,陳桂枝看不過眼了。上去三下兩下就挖了好幾個,看得宋添財眼睛裡都是敬佩。
連忙出聲道:“娘,你可真厲害。我和言修兩個大男人都挖不過你。”
陳桂枝得意的說道:“那是當然,當年沒生你的時候,我和你爹想攢錢買田地。可又沒有別的營生,冬天賣柴,春天賣菜,哪樣沒幹過。這筍在冬天可能賣個好價錢,一入冬,我和你爹每天一大早最少去扒百十來斤背到鎮上去賣。這麼幹了兩三年,才攢下了一畝地的銀子。不過,後來日子好了,挖筍的日子太累,我就不讓你爹幹了。但這挖筍的手藝可沒丟,只是筍吃多了,就不大樂意挖了。”
其實陳桂枝還有話沒說,這做筍都得重油重鹽有葷腥才好吃。不然,燒出來也是寡淡無味的,下不了口,還不如鹹菜來的好吃方便。往年有宋進寶一家子花用,宋添財又要讀書,陳桂枝也就不會弄筍回去燒。宋家瞧著殷實,可也沒多少銀錢,陳桂枝更捨不得在吃食上花銀錢。倒是讓宋進寶去賣過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