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部分(第3/4 頁)
頗為新鮮,找了間驛館先行歇下,又尋了間酒肆,準備用些飯食和打探訊息,剛一坐下,便聽邊上有人言道:“聽說德操先生已入襄陽,準備於近日在儒家學舍講學?”
“然也,中原戰亂,德操先生此來襄陽,是為避難,倒是我荊州的盛事,連龐德公前些時日也從鹿門山而下,星夜趕往襄陽,當世大賢,襄陽聚其二,真乃我荊州學子之福。”
徐庶和孟獲對視一眼,這運氣可真是好得不得了,剛到此處便能聽到大賢的訊息,而且正好是在儒家學舍。(未完待續。。)
ps: ps:三更到了,我還未吃飯呢。
第193章 造紙術和活字印刷
在林北制定了大概的發展方針後,望海城開始進入大發展的時期。
望海城的地面建築是最先完工的,跟原來的盧容縣相比,望海城的面積擴大了最少四倍,林北仿照後世華夏帝京的結構,以城主府為中心,往外分成數環,以大街為環的起始,民居建在大街兩旁,離城主府越遠,環就越大,最後變成了望海城的三條環形長街。
另外,城方府的正東和正西有兩條直街,一條直通碼頭,一條則通往城外,這兩條大街是望海城最大的長街,分別被命為望海西街和望海東街。
這兩條街之中有一條專為林北設計的道路,道路位於兩街之中,通體以純白色海石所鑄,寬一丈半,名為大威龍王道,這條路只有林北才能行走,戰時如果有急報,軍士也可以騎馬踏入,否則便只有節慶之時由林北發話,庶民才能入內,林北覺得很奢侈,不過安忠直和卞吉都堅持,言首領的尊嚴得無時無刻都需要體現出來,林北也說服不了,所以林北也只任其如此。
不過隨後林北就覺得還可以,一條專為自己修的路,也不用林北會擔心以後爬的時候能壓到花花草草了。。。
另外,下水道正在建設當中,這項工程也很浩大,因為這需要在望海城下挖出能溝通全城的地道,不是一件易事,匠人們正在日夜趕工,饒是如此,要把下水道徹底完成,安忠直大概估算了一下,就算一切順利,最少也得需要三個月以後,時間很長。不過所有人都等得起。
而第二項工程也開始了建造,這就是以前林北想弄出來的南越書院,因為此事,林北這些時日都在想著造紙術。
原本在西山鄉的時候鄉寨之所就是學堂的地趾,可惜地趾弄出來了卻發生了戰亂,那種時候西山鄉自身難保。書院一事自然也就擱置了,現在望海城一切安好,戰亂最起碼得一年以後才會有,那麼書院自然也得重新啟動。
讀書識字在這個時代還是很奢侈的一件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嘛,另外,能讀書識字的人很少,這其中的原因除了有世族門閥的刻意壓制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年代知識的傳播途徑很稀少。
這個年代的知識傳播途徑有哪些?想必大家都知曉。各種木簡是記載書籍的主要工具,紙帛之類的太少太少了,而眾所周知,木簡相當的沉重,有一個關於蔡邕的故事,是說蔡邕辭官回家,他是當世大儒,存書很多。重達數千斤,以至於不得不用了好幾輛馬車。
另外。木簡又存放不易,極易被蟲子齧咬,為了保養木簡,費用也相當的昂貴,這種種原因加起來導致了能學到知識是相當困難的,所以士子的地位才會這麼高。
林北既然說過眼光要放長遠。那麼改造造紙術就成了必然,只有書籍廣泛傳播了,開啟了民智後,社會才能更快的進步。
做為咱們華夏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蔡倫被認為是造紙術的創造者。事實上他只是一位改造者,在蔡倫以前也是有造紙術的,不過成本很高就是了,蔡倫把造紙術的成本大大降低了。
“夫子,你可蔡倫的造紙術?”林北問卞吉。
卞吉點頭:“自然知曉。”不過隨後卻道:“難道大人想要造紙?”
“怎麼?難道不行?”
“大人要造紙自然可以,只是因為這紙都是官府來造,所以卞吉一時未想到罷了。”
“這造紙術也歸朝廷管?”
“自然,除了一些朝廷許可的世家大族外,旁人若要造紙,便會抓著殺頭的。”
“在這裡可沒有朝廷了,那夫子,你專門組織匠人管這造紙之事。”
卞吉點頭,隨後又道:“那大人,這造紙之術?”
“什麼?”
“大人得告知屬下該以何物來造紙啊。。。。”
“你剛才不是言你知曉嗎?”
“是啊,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