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影響的,也不能說明對人體就沒有影響。
對於這樣的爭議,試吃制度可以明辨是非。著名水稻專家袁隆平接受轉基因作物採訪就提到了這個想法:“現在還不能肯定人吃了以後會不會出問題,但總要有人去試,又不能強迫別人來吃這個大米,所以目前就採取自願試吃的辦法。”他並表示如有這樣的試驗,將第一個報名試吃。
【建議】
1�召集志願者,進行轉基因大米自願試吃試驗,週期最
少不能夠少於10年。
2�試吃轉基因大米的,不應當是袁隆平,而應當是那些聲稱轉基因大米無害的科學家,還有其積極的擁護者。即使如此,為了防止健康風險,建議國家從轉基因重大專項中增加一部分資金,再募集一部分資金,用於大力獎勵那些自願試吃轉基因大米的“先驅者”。
3�當然,為了確保試驗的嚴謹性,必須有獨立的第三方對試驗進展進行跟蹤,確保一日三餐中所有涉及的大米及其製品必須是轉基因的,為了豐富口味,那些西紅柿、茄子、辣椒、魚、肉什麼的,最好也都是轉基因的,再用轉基因大豆油來烹製。
4�試吃過程接受社會監督,全程公開,一旦有了階段性結論,昭告天下。
附議人:
簡光洲 《東方早報》記者
張 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但是,究竟有多少志願者報名“試吃”,截至本書出版,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如果確有這樣的志願者,我們應該十分感謝他們,較長時間的嚴格人體試驗所得出的資料,必將對我國乃至世界的轉基因研究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亨氏和雀巢等跨國公司的“雙重標準”(參見張宇:《中國使用者挑戰跨國公司,雀巢雙重標準再遭質疑》,載《市場報》,20031229。)
亨氏和雀巢是大型跨國食品集團,尤其是亨氏,是全球知名的嬰幼兒食品生產商,亨氏米粉是許多媽媽在給孩子斷奶以後的選擇。亨氏和雀巢等跨國公司在美國和歐洲都承諾其產品中不含有轉基因成分。但在中國,它們沒有做出同樣的承諾。早在2006年,亨氏就被曝光其嬰幼兒米粉中含有未經國家批准的轉基因成分,而且沒有做任何標識。做出檢測的是國際權威檢測機構德國基因時代公司下屬的獨立實驗室。而雀巢,則從2002年到2009年,不斷被消費者質疑其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甚至因此被起訴。一方面,跨國公司拒不承認自己的產品含有轉基因成分,另一方面,它們也拒絕承諾不使用轉基因原料。經過否認、宣告、重新檢測、訴訟……留給消費者的是揮之不去的質疑:
轉基因食品究竟安全嗎?真的比飲用水還安全,孩子吃也沒問題嗎?
如果真的安全,為什麼亨氏和雀巢等跨國公司要不遺餘力地否認它們的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
如果真的安全,為什麼亨氏和雀巢等跨國公司要向美國和歐洲消費者承諾它們的產品不含轉基因成分?
如果真的不安全,亨氏和雀巢等跨國公司的行為是對於中國消費者負責任的行為嗎?
如果不知道安全不安全,我們應該吃還是不吃呢?我們是應該給孩子吃還是不給孩子吃呢?
中國農科院賈士榮研究員曾就轉基因問題表示:“科學是動態的,說不清幾十年後的事情。但如果以後出現了問題,科學會解決它。”(轉引自劉鑑強:《轉基因水稻——13億人安全與利益的博弈》,載《南方週末》;20041209。)作為消費者個人,我們願意自己和孩子成為幾十年以後出現問題,等待科學來解決的那一位嗎?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唯一可取還是需要謹慎?(1)
從上一章我們可以看出,關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存在爭議,我們說過,事實究竟怎樣,需要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但當我們跳出這一爭議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不僅是一個食品安全問題,更是一個國家利益問題;不僅關係公民個人,更關係整個國家;不僅影響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也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讓人驚訝的是,在這一層面,人們也遠未達到共識,激烈爭辯之聲像潮水一樣向我們湧來。
轉基因與糧食危機
世界糧食危機的真實原因?
喜歡投資的朋友大概還記得,2008年4月,在全球金融危機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影響下,中國A股已經步入了漫漫熊途,但就在4月到5月這短短20多個交易日中,農業版塊的龍頭——隆平高科,卻從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