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4 頁)
�釷保��繪�跚艚�諏h(yǒu)裡,文王利用這段時間,將八卦重組,推演成六十四卦,形成流傳至今、影響深遠的《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孔子周遊列國十幾年,未能開啟局面建功立業,於道窮之際之回到故鄉魯國,靜心修定“六經”;“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相傳魯國史官左丘明在編寫史書《國語》時,已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孫子臏腳,《兵法》修列”:孫臏在魏時不幸遭到陷害,受了“臏刑”,他的兵書《孫臏兵法》是流傳下來的古代最早的著名兵書之一……
司馬遷本人就歷經磨難,所以對這些人也十分崇敬。對於後人,太史公的千秋業績不遜色於任何一位。能在那樣的恥辱和逆境中頑強地把一件事業完成,需要何等堅強的意志!
很多人總是不明白“戰勝自己”的意義,自己就是自己,難道還有另外的自己嗎?並沒有另外的自己,只是自己心理上的兩種力量的衝撞:一種力量要束縛,一種力量要突破;一種力量要保守,一種力量要開放;一種力量陰暗狹隘,一種力量光明磊落。扶植那突破的力量,開放的力量,光明的力量,讓它主導自己的心靈,就能獲得一個超越的自己。
以長馭短:劉邦知人善任坐天下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認清了自己,能夠善用使用自己的長處,同時善於利用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在理論上就成了一個“完人”。
《呂氏春秋·用眾》中說:“善學者,假人之長以補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能利用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因此,善於利用眾人長處的人,便能統治天下。職場不是一個人的事業。一個人即便力量很強,智慧很高,單打獨鬥,成功有限,對社會的貢獻也有限;唯有假借眾人的力量,才能建立起偉大的事業,不僅自己成功,而且給他人帶來成功,於國於民,善莫大焉。
眾所周知,美國人比爾·蓋茨是一個頂級的電腦奇才。他13歲能程式設計,不到20歲便寫出BASIC語言。同時,比爾又是一個商業奇才,獨特的眼光使他總是能準確看到IT業的未來。獨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斷壯大的微軟能夠保持活力。雖然他有諸多優點,但他在理財的具體操作方面自愧“技不如人”,但這並不妨礙蓋茨的財富快速膨脹。
蓋茨非常善於利用別人的長處。在投資理財方面,他聘請了“金管家”——勞森來為自己打點財富。在聘請勞森做自己的投資經理的同時,還做出承諾:只要微軟股價保持上升,就允許勞森用更多的錢來進行其他投資。這些承諾調動了勞森的積極性。他除了為蓋茨設計了50億美元的私人投資組合外,還是蓋茨捐資成立的兩個基金的投資管理人,兩個基金會的捐贈是以將蓋茨名下的微軟股份過戶給這兩個基金的方式來進行的。而勞森的工作就是將這些股份以最好的價錢售出,並在適當的時候買進債券或其他投資工具來完成這一過程。經過這位“金管家”的悉心打理,這兩個基金的每年捐稅竟然超過了名列《財富》500強中的後幾家公司的淨收入。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忍者遠智:胡雪巖的長遠打算(6)
重視人才、知人善任也是卡內基成功的首要秘訣。他說:“我的工作就是激發他們的信心,提供最佳服務願望。”卡內基把人才視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他的最經典的管理名言就是:“即使將我所有的工廠、裝置、市場、資金全部奪去,只要留下我的成員,4年後我仍將是一個鋼鐵大王。”
在當今世界商界,論智慧,比財富,比爾·蓋茨都堪稱數一數二的人物。分析其原因,仍不外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畢竟,人無完人,強者之道,中外概莫能脫這個準則。
項羽、劉邦楚漢相爭,在絕大多數時間裡雙方的實力對比都是楚強漢弱,但是,為什麼最終取勝的是劉邦呢?這與劉邦知人善用和項羽高傲自負、彼此截然不同的性格不無關係。
項羽的確是個不一般的英雄,他是“西楚霸王”——地位顯赫,有氣吞天下的雄心。但按理說,愈是有這種抱負,愈應該廣招賢才為我所用,向曹操那樣“求賢若渴”才對,但實際上卻恰恰相反。
比如韓信。韓信開始是跟著項梁的,項梁死後歸了項羽,他在項羽手下幹過,提過不少建議,但不被採納。韓信攻佔齊國以後,項羽派人去遊說他,勸他叛漢,要麼歸楚,要麼中立。韓信回想當年,感慨道:“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話不用。”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