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2 頁)
曾國藩在長沙嶽麓書院讀書的時候,有一位同學性情暴躁,因為曾國藩的書桌放在窗前,那人就說:“我讀書的光線都是從窗戶進來的,讓你遮著了,趕快挪開!”曾國藩果然照他的話移開了桌子。
曾國藩晚上掌燈用功讀書,那人又說:“平常不念書,夜深還要吵鬧人嗎?”曾國藩聽了就低聲默誦。
不久,曾國藩中了舉人。傳報到時,那人更是大怒,說:“這屋子的風水本來是我的,反叫你奪去了!”在旁的同學聽著不服氣,反問他:“書案的位置,不是你叫人家安放的嗎?怎麼能怪別人呢?”那人說:“正因如此,才奪了我的風水。”同學們都覺得那人無理取鬧,紛紛替曾國藩抱不平,但曾國藩卻和顏悅色,毫不在意,勸息同學,安慰同室,像無事一般。
從這裡可以看到,青年時代的曾國藩的涵養與氣度已經不凡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變通規則:魯哀公救火知變通(25)
曾國藩作為晚清政壇上一個著名的人物,與其他政客有顯著的區別,最主要的就是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格修煉,在仕途上韜光養晦,故雖常立於險地而能不敗。
在人際交往中,寬容是必不可少的潤滑劑,是衡量一個人氣質涵養、道德水準的尺度。但是,寬容不等同於懦弱,也不等於喪失原則。否則寬容就等於縱容,變成姑息養奸的行為了。
禮尚往來:曾國藩拜年通情
中國人講究禮尚往來,禮多人不怪。但真正送起禮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與上司或同事往來,即便對方願意接受禮物,表面上也會裝出非常不好意思的樣子,以表現自己“廉潔無私”或“不在乎”。這就使得送禮成了一門學問。
其實,不必過分看重送禮。如果只有送禮才能表現“禮尚往來”,那就有些狹隘了。一個電話,一個祝福,對方生病時的一次探望都算往來。在此過程中同樣可以進行良好的溝通,建立密切而不是親暱的正當關係。一味送禮,只怕吃力不討好,甚至自毀前程呢。
範是一家美資公司的總經理秘書,她直言她的老闆Craig很反感用*裸的送禮方式拉近關係的中國式交際。範親眼看到過Craig將一個想靠送禮晉升職位的部門經理Jacky掃地出門的情景,當時Craig非常震怒,說:“你這是賄賂!你去看看牆上我們公司的信條!”
Craig之前還挺欣賞Jacky的工作能力和靈活的手腕,他曾考慮過提升Jacky,但認為還需要時日進一步考察。但很遺憾,Jacky進公司已經3年,居然不知道公司的文化理念中第一條就是:“誠信、正直!”Jacky送禮的結果當然是在公司呆不下去了。
外國人不講人情,那麼中國老闆怎麼樣呢?
小楊是個聰明穩重的小夥子,雖然唸的不是名牌大學,但依靠父母的人脈和自己的優異成績,畢業後進了一家福利非常好的大型國企。勤勤懇懇工作了三年後,小楊坐上了運營部主管的位子。但之後的八年,任憑小楊靠三頭六臂解決了很多麻煩事,替領導背了不少黑鍋,輪到晉升,小楊卻始終離經理的位子有一步之遙。三十歲不到就坐上董事長助理的小戴意味深長地對小楊說:“除了學歷和工作能力,還要學會做人啊!”小楊頓有所悟。小楊的領導愛喝國酒,那年春節前夕,小楊拎了兩瓶精裝五糧液去拜年。領導一臉嚴肅地表示拜年可以,但絕不收禮!小楊差點就傻乎乎地把酒拎回家了。還是小楊的老婆聰明,把酒往領導家的門口一擱就走了。第二年,小楊就被提拔為運營部經理了。
中國人不同於外國人,比較看重人情。即便個人能力很強,如果一點“表示”都不給領導,讓他覺得你是個沒有人情味的人,通常不會那麼痛快地把好處給你,雖然他自己也覺得應該給你,但總覺得還缺少點什麼火候!
人是社會的人,越是走向高處,人際關係就越複雜,對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做一個成功者,不僅要善於建立自我的人脈資源,更要懂得如何經營人際關係。
曾國藩是一個道德修為頗高的人,他對人際關係學的研究極為透徹,並且也做得很好。踏入仕途以來,一路從鄉野平民走向二品大員,可以想象期間建立的人際關係是多麼複雜。面對這些上上下下的關係,曾國藩是如果做的呢?從他對待過年的問題上,可看出一些端倪。
道光二十一年春節,是曾國藩在京度過的第一個春節。大年初一,他起得很早,作為翰林院的一員,他要參加黎明時在太和殿舉行的朝祝大典。之後回到家中,拜見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