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4/5 頁)
足,希圖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邊官作踐太甚,小
國惱恨,又不得上達……今欲將惱恨備悉上聞,又
恐以為小國不解舊怨,因而生疑,所以不敢詳陳也。
小國下情,皇上若欲垂聽,差一好人來,俾小國盡
為申奏。若謂業已講和,何必又提惱恨,惟任皇帝
之命而已。夫小國之人,和好告成時,得些財物,打
獵放鷹,便是快樂處。謹奏。”最後這句話甚是質樸
動人。
⑦崇禎五年,宣府巡撫沈棨和清軍立約互不侵犯,崇
禎便把兵部尚書熊明遇革職查辦,沈棨下獄。此後
他更下旨給守邊的官員,任何人不得與滿清有片紙
隻字的交通。
⑧《明史·食貨志》:“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萬以輸京
師,又括京師二千萬以輸邊乎?”
十一
崇禎對袁崇煥的猜忌,從“請發內帑事件”開始。帶兵
的統帥追討欠餉,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債戶對於債主追
討欠款,不論債主的理由如何充足,債戶自然而然的會對他
十分憎恨,如果債主威名震於天下而又握有武力,十幾歲的
少年債戶除了憎恨之外還會恐懼。崇禎又不敢懲罰袁崇煥和
皇太極談和。這“不敢”兩字之中,自然隱伏了“將來和你
算帳”的心理因素。
該年閏四月,加袁崇煥太子太保的頭銜,那是從一品,比
兵部尚書又高了一級。到了下個月,便發生了殺毛文龍事件,
這又增加了崇禎內心對他的不滿和恐懼。
毛文龍是浙江杭州人。袁崇煥殺毛文龍在崇禎二年(公
元一六二九),那是己巳年。早了一百八十年(一四四九),同
樣是己巳年,我另一位同鄉杭州人于謙為明朝立了安邦定國
的大功。那一年發生土木堡之變,皇帝被蒙古人擄去,于謙
擊退外敵,安定了國家。于謙和袁崇煥都是兵部尚書,於做
①
總督,袁做督師,地位相等。兩人後來都被皇帝處死,都是
明朝出名的大忠臣。
杭州人在江南雖然有“杭鐵頭”之稱,然而那是與性格
柔和的蘇州人“蘇空頭”相對而言,很少去當兵打仗的。戚
繼光率領來平定倭寇、守禦北邊,後來在戚死後又去抗日援
朝的浙江兵,都是浙東義烏一帶的人。
毛文龍所以投軍,主要由於他有個舅舅在兵部做官。毛
文龍喜歡下圍棋,常通宵下棋,愛說:“殺得北斗歸南。”捧
他場的人,說他的棋友中有一個道人,從圍棋中傳授了他兵
法。如果真有這樣的事,毛文龍的棋力一定相當低,因為他
的兵法實在並不高明。又有一個傳說:他上京去投靠舅舅的
前夕,睡在於廟(于謙的廟,在杭州與岳廟並稱)裡祈夢,夢
到于謙寫了十六個字給他:“欲效淮陰,老了一半。好個田橫,
無人作伴。”這十六個字後來果然“應驗”了:韓信二十七歲
為大將,毛文龍為大將時五十二歲;田橫在島上自殺時,有
五百士自刎而殉,毛文龍在島上被殺,死的只他一人。這當
然是好事之徒事後捏造出來的。于謙見識何等超卓,又怎會
將他這個無聊同鄉去和韓信、田橫相比?
毛文龍到北京後,得他舅舅推薦,到遼東去投效總兵李
成梁,後來在袁應泰、王化貞兩人手下,升到了大約相當於
團長的職位。他的功績主要是造火藥超額完成任務和練兵,可
見此人是一個能幹的後勤人員。遼東失陷後,他帶了一批部
隊,在沿海各島和遼東、朝鮮邊區混來混去,打打游擊。他
的根據地是在朝鮮,招納遼東潰散下來的中國敗兵和難民,勢
力漸漸擴充,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帶領了九十八人,渡鴨
②
綠江襲擊鎮江城,俘虜了清軍守將。這是明軍打敗清兵的罕
有事件,王化貞大為高興,極力推薦,升他的官,駐在鎮江
城。但不久清兵大軍反攻,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