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頁)
搖頭,便笑道:“先生不妨直說。”那道士道:“這青字拆開來上頭是生字少了一起筆,說明公子這一行有兇險啊!但下面乃是月字,月乃朋字的一半,說明公子有朋友相幫助,但這青字上頭拆開來是一土……即墳之意也!公子雖然有朋友相幫助,但還是小心為好啊!”楊聰付了卦錢謝了他,便離開了那攤子,心想:這算命的八面玲瓏,多不可信,便不放在心上,他遊覽了一會兒白帝城,便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船繼續向西而行,過了兩日便進入了岷江流域,這岷江流域有兩座著名的山,一座是青城山,另一座是峨眉山,素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的說法,峨眉山位於大渡河與岷江的交匯處,而青城山位於岷江的上游,位於成都附近的灌縣,背靠岷山雪嶺,面向川西平原,四周密林青翠,歲寒不凋,諸峰環繞,形狀如城郭,故名青城山。青城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發祥地,相傳東漢末年道教的創始人張道陵,又叫張陵,曾在此設壇佈道,入教者只要交納五斗米即可,人稱五斗米道,奉老子為教主,以修煉長生不老為宗旨,後稱道教,後人稱張道陵為天師。
那時候,青城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魔王,帶領妖魔鬼怪在這裡居住,專門殘害百姓,張天師便大施展法力,召來雷公電母轟擊群魔,魔王移來大石頭擋路,張天師揮劍猛劈,石頭裂開成三塊,這就形成了現在的三島石,也叫降魔石,魔王見狀便逃跑了,張天師緊追至後山,以畫符的硃筆擲向魔王,筆鋒所向山石頓開,形成一條深五丈、寬兩丈的大槽,從山頂裂到山腳,這就是今天我們看到的擲筆槽。那魔王不敵張天師,他走投無路,只好降伏,從此百姓安寧,張天師在此創立了道教後,便羽化成神仙了。從此,道教在青城山上興起,青城山有36峰,道觀林立,有70多座,號稱道教的“第五洞天”,後來青城山上道教的道士漸漸開始習武,便逐漸形成了江湖中的一個門派——青城派。
青城派代代據守在這青城山之上,這青城派因為是道教的繼承者,因此青城派都是道士。青城山上的古常道觀俗稱天師洞,是張天師最初設壇佈道的地方,隋朝時開始興建大殿,初名為延慶觀,後改稱為古常道觀,是青城派歷代掌門居住的地方。這古常道觀建立在三層的高臺之上,隨地勢起伏而建,最頂層是天師殿,供奉著張道陵的塑像,中層是三皇殿,供奉著軒轅、伏羲、神農三皇的石刻造像,下層是三清殿,供奉著靈寶道君、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這三清殿前的大門兩邊刻著一副對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副對聯所說的含義就是道家修煉追求的最高境界。
楊聰下了船徑向青城山而去,只見群山巍峨,古常道觀等大殿掩映在綠樹叢中,遠遠便見飛簷翹角和畫棟雕樑,古常道觀雄踞在高臺之上,氣勢宏偉。楊聰來到青城山腳下的路口,見上山的路無人把守,便感到奇怪,這青城派乃江湖中十大門派之一,上上下下近千人,怎麼竟無一人據守路口呢?他沿著山路的石階而上,剛走了十多丈遠,突然聞到一股血腥的氣味,那氣味隨著風飄來若有若無,楊聰憑著嗅覺判斷出是人血的氣味,於是便沿著風飄來的方向往旁邊尋去,他剛轉過一塊大岩石後面,頓時被眼前的情景驚呆了,只見兩個年輕的道士僵臥在那岩石的後面,楊聰連忙翻看了那兩個道士的屍體,見是兩個年紀約二十歲的年輕道士,喉嚨均被鋒利的刀劍割斷了,鮮血剛剛凝結,看來剛遇害不久,看那兩個道士的神情安詳平靜,竟是在不知不覺中被兇手殺死了,到死時還沒反應過來。
楊聰從這傷口便判斷出兇手出手極快,武功極高,而且極其狠毒,一招便致人於死地。楊聰想:看來青城派是來了勁敵了。楊聰連忙展開輕功向山上奔去,他剛上到十多丈遠,又見兩個道士倒在路旁岩石的草叢裡,也是喉嚨被人割斷而死,死時的形狀大致跟剛才的兩個道士一樣,他連連往山上奔去,到半山腰之時,竟已經發現了十多個道士的屍體,有的人是被利器所傷,均是被鋒利的劍一招割破喉嚨致命,有的是被掌力所傷,那中掌的地方掌印墨黑如炭,似乎被火燒過一般,單從這掌印來看,便知道這兇手武功之高,而且多是鐵砂掌之類歹毒的掌力所傷。看來這些道士均是在倉促之間被人突然襲擊而死,並無多大反抗的痕跡,顯然這兇手的武功奇高,而且不只是一個人所為。楊聰心想:這青城山上毫無動靜,難道上面也遭到了不測?於是他便加緊腳步向上奔去。
第一百零八章 青城蒙冤(三)
楊聰剛轉到一個大路口的岩石前面,突然,那岩石後面冷不防刺出了一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