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弄清楚長嘯是何人所發,飛龍神劍的光華已劈面射到,內心不由大駭。
“我佛慈悲!”他大吼,笑容消失了,方便鏟斜揮,挫身進招。
左右兩僧也同聲暴喝,左是“泰山壓卵”,右是“橫掃千軍”,封住了三方進路,罡風大作。
方便鏟是又長又重的沉傢伙,對付輕靈的劍,先天上便佔盡上風,三柄齊出,恍若電耀霆擊,如山力道驟發,怒濤般湧到,誰也受不了。
“噗”一聲,笑羅漢的鏟頭沉重地墜落腳前。
“哎……”左面大和尚狂叫一聲,右手小臂裂了一條大縫,握不住方便鏟,“砰”一聲擊入地中尺餘,人向左急退。
後到的萱姑娘也趕上了,劍一搭,壓住了“橫掃千軍”,喝聲“撒手!”劍順鏟杆向上拂。
右面和尚怎能不撒手?他的鏟像壓上了一座山,震得虎口發麻。
劍再向上拂,劍鋒刮過鐵柄所發的尖厲刺耳銳嘯,令他頭皮發炸,肌肉抽緊,再不撒手,如不斷手,至少也得丟掉七八個手指頭,他心膽俱裂,放手向右急飄。
人影一閃,陣勢已解。
在一衝錯之下,雙方接觸如同電光石火,快得驚人,司馬英和萱姑娘已突出陣外,急射三丈外,倏然止步旋身,雙劍隱於肘後,向身後呆如木雞的人冷笑。
“在下不願多造殺孽,有傷天和。諸位留一份情義,日後好相見,希多自愛。”司馬英冷冷地向眾人發話。
笑羅漢看了看手上丟了鏟頭的鏟柄,臉紅耳赤難以下臺。
丁良朋挺劍飛撲,一面大吼:“截住他!上。”
司馬英收劍入鞘,一聲長笑,兩人扭頭飛掠,像兩個鬼影冉冉而去。
一群峨嵋門人狂風似的急趕。愈拉愈遠。
司馬英與萱姑娘挽手同行,腳下如行雲流水,從容不迫。十分輕靈飄逸。
一面走,司馬英一面說:“峨嵋派存心不良。要沿途攔截。可能想用武力解決,然後再挾人談判。”
“哥,我們也擒人作人質。”萱姑娘斷然地介面。
“但我們人手不夠,也沒有地方安置人質,如果不是他們派中的重要人物,擒來也無大用。”
“哥,你的打算……”
“我們且先趕到嘉定州再說,必要時可暗中入山。目下,我們儘可能迴避與峨嵋派的人接觸,避免他們傳活要脅,便可放膽行事。”
“哥,何不先擒一個人帶路暗中入山,先到白水普賢寺。找到本無大師請他老人家出頭主持公道?”
司馬英心中一動,喜悅地說:“有道理,趕兩步。”
兩人展開了腳程,快逾奔馬。後面,一聲長嘯需長空而過,片刻,前面密林中有了回聲。
“前面有埋伏,抄小路過江。”司馬英說。
岷江對岸群山起伏,奇峰並立。江岸旁,一張捕魚用的竹筏停靠在岸邊,筏上沒有人。
司馬英並不怕埋伏,但他不能傷人,雙方交手刀劍無眼,誤殺了一個心中難安,所以決定先避開再說。
他躍下竹筏,讓萱姑娘坐好,拉斷筏纜取篙一撐,竹筏似勁失脫弦,向對岸射去,江水湍急,但他不在乎,不片刻便過了江,棄掉竹筏躍上江岸走了。
兩端的峨嵋門下,眼看竹筏過了河,無法可施光瞪眼,便到前面小鎮渡河窮追。
江右岸有一條小徑,穿越重山向西走,這兒已是峨嵋縣境,崇山的西面便是陽江、也就是大渡河。
兩人找到一家山民住屋。問明瞭路徑。決定向西渡過大渡河。從峨嵋西南境入山。
不久,出山到了大渡河邊,沒有渡口,小徑卻向北到嘉定府。兩人無法渡河,只好順小徑向北走。
走了十來裡,前面現出三間草屋,兩人便直赴草屋,想問問附近是否有渡河的渡口,或者找一個竹筏渡河。
他倆不知後面的峨嵋高手已經過了江,所以並不急於趕路。
草屋前有一個花甲老人,和一個壯年大漢,在用竹絲編籮,看到了兩個衣著華麗而掛劍攜囊的生客,似乎一怔。放下了活站起了。
司馬英掛好行囊,上前向老人抱拳行禮含笑道:“老丈請了。”
老人家點點頭,用疑惑的目光向兩人打量,用濃重的川音問:“兩位有下江人的口音,怎麼跑到敝處窮山中來了?”
“小可遊山玩水迷了路,特來請教老丈指示迷津。”
“小客官是到……”
司馬英向河對岸無盡的叢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