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4 頁)
張寶的左臂。張寶被賊眾所擁,急退下城樓,堅守不出了。
我們圍住陽城的幾日後,曲陽傳來了軍報。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十章 天下百姓不樂戰,英雄從來血中求
二十 天下百姓不樂戰,英雄從來血中求
軍報說:董卓自從代替盧植後,與黃巾軍累戰累敗,朝廷震怒,又以皇甫嵩代替董卓行使北中郞將兵權了。皇甫嵩才接北中郎將兵權,張角因病而死,其眾盡歸張梁所統。皇甫嵩乘賊眾哀鳴、士氣低落之時,連勝張梁,逼張梁於無路,最後將張梁斬首在了曲陽,並掘張角棺木,戮其屍、梟其首,遣兵送往了京師。朝廷聞賊首已死,張梁被斬,大喜,升皇甫嵩為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其時,皇甫嵩上書朝廷,言盧植戰於廣宗之時為大局計,牽敵自苦,實在是有功無罪。朝廷準其言,重新恢復了盧植的官位。而與皇甫嵩共戰於曲陽的騎都尉曹操因助皇甫嵩平亂有功,被授了濟南相。
聽到這訊息我不禁對皇甫嵩更加敬佩起來,因為在和朱儁的閒聊中我們曾提起過黨錮之事,朱儁說此次黨錮得以解除正是由於皇甫嵩提出的解除黨錮、任用天下英才平亂的建議被朝廷採納了。
現在他又為盧植報不平,實在是豪傑之士。
但我又對皇甫嵩擔心起來,以董卓的為人必會對皇甫嵩懷恨在心,怕是總有一天他要對皇甫嵩下毒手。
可我又是苦笑,軍報中提及皇甫嵩與張梁在最後一戰時迫賊眾入水而死者有五萬多人,此等慘狀雖說是戰爭使然,卻實在不能算是仁義之舉。唉,怪不得有人說:天下百姓不樂戰,英雄從來血中求。英雄,殺人愈多,功名愈勝,此既為英雄嗎?我又有些茫然,自嘆人生處世,所求取的目標雖然明確,但在這求取之中,人的疑惑卻愈來愈多了,這實在是令人痛苦的事。
在我悶悶不樂之時,朱儁又招我入帳,他與我說:“皇甫嵩勝張梁,朝廷肯定會來催戰,現在我們不能再等了,只有強行攻城。”
我說:“事因時變,現張角、張梁已死,陽城之內的賊眾若聞訊息,其心必慌,慌則必散,再加上張寶受傷,賊眾心必無依,此時攻城也是天時機會。將軍不如先散佈賊首身死的訊息,再行攻城。”
於是朱儁向城內散佈了張角、張梁已死的訊息後,全力攻打起了陽城。未幾天,陽城中有賊將嚴政刺殺了張寶,將張寶的頭顱送至了朱儁大營,並稱願意率眾投降。朱儁接受了他們的投降,取了陽城,然後上表朝廷,稱張寶已死,陽城已定。
表文上奏未久,又有黃巾軍降賊趙弘、韓忠、孫仲引數萬人聚眾宛城,對抗朝廷,聲言要為張角報掘棺辱屍之仇。朝廷下旨,命朱儁即刻轉戰宛城,討平宛城賊亂,於是我們跟著朱儁又往宛城進發了。
我們還未到宛城,有探報說趙弘、孫仲已引一部分賊眾離開宛城前往別處劫掠去了,宛城中只有韓忠守城。而我們才到宛城,韓忠即引精兵出來迎戰,朱儁令我率關羽、張飛領一路兵馬速攻宛城西南角,我領命,攜關羽、張飛領一路兵馬直奔宛城西南角而去,韓忠亦帶兵追了過來。
我們才至宛城西南角,就見朱儁自率兵馬奔宛城東北角去了,韓忠並未與我這一路兵馬接戰,而是又急引兵轉向了宛城東北角。我知其中有異,馳兵回追了過去。賊眾在這一追一轉中士氣大損,在我與朱儁的夾擊下敗退入了宛城。
賊眾既入宛城,我問朱儁:“將軍,我實在不解,賊眾為何一見將軍襲向宛城東北角即慌忙失措起來?”
朱儁笑說:“我在京城時曾有一宛城同僚,有日我們談及家鄉地貌,他說宛城四守堅固,唯城之東北角最為薄弱。今日韓忠盡出精兵與我相戰,城中必然空虛,其城東北角當是可破之處,所以我令你攻宛城西南角,若韓忠一追,我可引兵襲其城東北角,韓忠恐城有失,必然會回撤救援。若你再從後殺來,賊眾在你我前後夾擊下必敗無疑了。”
我歎服說:“將軍真是韜略於胸,謀劃起於點滴啊。”
朱儁擺手說:“我還料定賊眾幾日之後必會出降。”
我疑問:“將軍為何如此肯定?”
朱儁說:“看賊眾今日之戰,他們只憑一勇之氣,無謀無斷。由此可知此路賊眾乃一時興起,只知據城而是,無遠慮之思。若我們圍守宛城幾日,賊眾必會因無糧而降。”
我更是疑問:“將軍如何知宛城缺糧呢?”
朱儁說:“你還記得我們在陽城困敵之時收到的軍報嗎?”
我點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