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2 頁)
決任何問題。
一段婚姻可以結束,但婚姻留下來的痕跡卻沒有辦法完全消除。離婚之後,有的人很難從以前婚姻的陰影中走出來,對將後的婚姻也沒有信心,不敢抱有希望,或者有畏懼、害怕的情緒。
“離婚了,因為他對我沒有愛,但是他愛孩子。我為自己重獲自由而慶幸,為孩子失去父愛而自責。每天生活在矛盾裡,經常擔心他再婚的時候,就是孩子徹底失去殘存父愛的時候。現在,我沒有再婚的勇氣,又渴望像別的女人一樣,有家、有老公,希望孩子有父親。我很困惑,我今後的路該怎麼走?”
失敗的婚姻,對一個人最大的傷害,是對情感信心的挫傷。以前的那段婚姻也許並非純粹的失敗,它至少教會自己更成熟。它的結束,證明這並非真正屬於你的,同時給了自己另外一次選擇的機會。
3
離婚後,孩子仍然是雙方關係的連線點。孩子與父母的法律關係並不因夫妻關係的變化而變化,但孩子肯定會在婚姻的變故中受到影響。離婚後一段時間,孩子出現情緒壓抑現象是正常的。不過,父母離異的孩子,並不一定比那些在不幸婚姻中的孩子受到的傷害要更大。
離婚後要讓孩子仍然感受到父母雙方的愛,不要讓孩子成為傳達仇視、怨恨、報復、不信任和爭取利益交換的工具。即使自己曾經受到傷害,也不必將自己受到傷害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即使離婚了,如果你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你會有給孩子更多的、健全的愛。
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僅僅在於完整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完整的愛。離婚的父母要做的一點,就是明確地讓孩子理解到,父母的分開只是父母兩人的事情,與孩子無關,不是他的責任。同時,要讓孩子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一起生活,他仍是父母共同的孩子。只要父母能夠保持與孩子穩定的關係,孩子受到傷害就很小。所以,離婚之後拒絕或限制對方看望孩子,這是不明智的,除非對方的看望確實會給孩子造成現實的傷害。
有些人在離婚後,把怨恨和憤怒情緒傳給孩子,這樣做的後果非常嚴重。在心理諮詢中常常可以看到,有些人害怕婚姻,正是出於對父母婚姻失敗的陰影。有些女孩很難與男性正常交往,因為從小母親就一直警告她:男人是危險的。真正高明的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尊重父母中的任何一方,而不要把自己的主觀情緒加在孩子的身上,不要讓孩子承擔他不該承擔的責任。
如果家族裡面有人離婚了,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婚姻破裂的“感染”。這裡面重要的原因,既可能與這一家人的個性有關係,他們在特殊的家庭環境裡面,以一種固有的、習慣的方式導致了婚姻的解體,也可能因為家人之間相互向婚姻失敗者的認同。
……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