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帝都風雲之六一(第1/4 頁)
第509章
阿念早知道朝中的事兒了,小舅子過來時與他說的,阿念倒是尋常,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陛下要如何,誰也沒有辦法。咱們做好自己的本分也就夠了。”
阿冽道,“真不知道陛下這是不是孝,要說孝,難道只孝順生母,置太皇太后於何地?陛下初登基時那幾年,可都是太皇太后與內閣主持朝政,咱們縱官小職微,可總讀過幾本史書,若無太皇太后與內閣制衡,陛下親政焉能如此順遂?論對皇室的功績和在皇家的地位,太皇太后哪樣不強於曹太后?陛下如此不顧及太皇太后的意願,只論血緣親近,當真令人心冷。”
要說以往許多人還只是對曹家不滿,如今朝中許多人,似阿冽這樣官職不高的人,卻是因皇帝陛下親政以來對母族的所作所為而不滿了。聽阿冽這話,阿念頓時明白,以往陛下未親政,政務皆由太皇太后與內閣處置,故而,但凡有事,大家習慣性的會看慈恩宮與內閣的應對。故而,陛下年輕疏狂,於女色上未有節制,可還是阿唸經常說的那句話,畢竟是年輕人,何況,小皇帝與曹氏女之事,還有個最大的始作俑者曹太后,這一切,都令人對未親政的陛下有了無數開脫的理由。如今卻是不同了,陛下已親政,一應政令,皆出自陛下之口,但凡政令有所不妥,自然便是陛下的責任。
蠢才不管事還罷,這一管事,簡直是暴露智商啊。
阿念早對小皇帝死心了,要說阿唸對親情的認知,簡直是與小皇帝完全相反的兩個極端,小皇帝對親孃真是剖心剖肝,眼瞅著江山不知什麼時候都得給這對蠢母子禍禍的倒了灶。阿唸完全不同,阿唸對生父生母冷酷到比路人甲還不如的地步,至於與小皇帝的親緣,阿念能與這小皇帝有什麼親緣啊。阿念看的,不過是先帝的面子,還有就是阿念身為人臣,身為讀書人的良心。
但,人慾作死,神仙難救。
早在柳氏女去庵裡祈福,小皇帝一意將曹氏女留在身邊時,阿念就徹底對小皇帝死心了。
如今聽阿冽這般說,阿念道,“陛下這樣親近外家,雖則曹家復爵沒能成,可韋相攔一次怕攔不了第二次第三次,曹家必然要張狂一段時間的。你們都小心些,就曹家這等小人,長久不了。”先帝臨終前給大兒子安排的三座依仗,小皇帝如此維護生母,違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又不是隻他一個孫子?至於柳家,柳氏女都去庵裡了,柳家卻一直沒動靜,這可不是什麼好的訊號。別看小皇帝親政,阿念半點兒不看好帝黨。便是韋相,與慈恩宮共掌朝政時,都能被慈恩宮壓上一頭,縱如今慈恩宮退居後宮,陛下親政,內閣權力無所動搖,只是,難道這就意味著內閣能掌控朝局嗎?實際上,韋相一介首輔,不是連區區曹家都無計可施麼?
阿念雖不在朝中,可不知為什麼,或者就是因他不在朝中,反而比任何時候都旁觀者清了。
阿念非但讓阿念小心著些,便是子衿姐姐進宮教導大公主與嘉純郡主功課,阿念除了親自相送外,也是千叮嚀萬囑咐。何子衿道,“放心吧,宮裡有太皇太后呢。”
何子衿一向心寬,結果,卻是不幸被阿念言中了。
何子衿是教導完大公主與嘉純郡主當日的課程,出宮時,遇著一位宮人帶著兩位內侍半路相攔,請她去壽康宮,說是曹太后宣她過去說話。何子衿哪裡肯去,何子衿道,“我現在要去慈恩宮,容後再去壽康宮吧。”
那宮人笑道,“太皇太后這個時辰正在用膳,恭人不如先與我去壽康宮,再去慈恩宮不遲。”
何子衿道,“慈恩宮的差使,實在是不敢耽擱。”
那宮人冷了臉,喝道,“何恭人是要違逆太后娘娘的懿旨嗎?”
何子衿也冷了眼,“少拿著雞毛當令箭,你即說懿旨就拿出來給我瞧瞧!我既不認得你,更不曉得你是不是壽康宮人,誰曉得你是不是謊稱壽康宮人的細作,故意敗壞壽康宮的名聲!”
那宮人能被派出來做事,也是個伶俐之人,只是,在宮裡再如何伶俐,也是規矩之內的伶俐。何子衿又不傻,她家阿念抽了曹太后她爹一記大耳光,曹太后把她找去,萬一給她兩巴掌,她也是白挨著。她反正咬定主意,就是不去。那宮人對兩個內侍一使眼色,“請何恭人去壽康宮坐坐。”就要用強。
要何子衿說,這宮人也是腦子有坑,她是什麼人,當然,她是四品恭人,這個誰都曉得。但,何子衿同樣也是被太皇太后指給大公主與嘉純郡主的武先生,或者有人覺著,她這位武先生的水分很大,可實際上,何子衿是真的會武功,而且,何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