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第3/4 頁)
出了王府,朝著天牢緩緩走去。
第一一二章 為我所用
天牢裡皇宮不遠,自然離王府也不甚遠,王陽明憑著出眾的腳力,自然是隻需半盞茶的時間,就步入了陰森灰暗的天牢。
眾獄卒見京衛指揮使親自到來,還沒等王陽明看向他們,就一個個恭恭敬敬地拜倒道:“小人參見指揮使大人。”
王陽明一副和氣樣,一面叫眾人起來,一面拿出聖旨,展開後給獄卒們看了看,然後就在一個牢頭的帶領下,來到了李時珍和利瑪竇的牢房,他們竟是被安排在了一起。
“李大人,利教士,你們別來無恙啊。”王陽明的聲音,洪亮地在偌大的天牢內部快速傳播,驚得一干囚犯渾身一震,紛紛把頭伸出了鐵欄,想看個究竟。
李時珍和利瑪竇本來正在激烈討論著什麼東西,乍聞王陽明的喊聲,便如在地獄中見到了天使一般,也紛紛探出了頭,希望王陽明會給他們帶來好訊息。
明朝刑法頗重,明朝的皇帝更是殺人如麻,當年朱元璋在誅殺開國功臣時,便曾株連平民百姓達數萬之眾,包括後來的文字獄,更是無風起浪,濫殺無辜。
所以明朝的百姓一旦進了牢房,便如被判了死刑,往往死多生少,但是王陽明,給他們帶來了生機。
王陽明手一揮,示意牢頭把牢門開啟,然後緩緩走了進去,微笑道:“兩位,王某已說服皇上,今日便要釋放了你們。”
兩人乍聞天大的好訊息,尤其是李時珍,差一點就昏了過去,還好他學醫出生,對自己的身體狀況非常清楚,勉強把狂喜的心情平復了下來,“撲通”一聲,下跪道:“老夫多謝王大人救命之恩。”
利瑪竇也是極其聰明之恩,聽王陽明這般說道,自然明白是他救了自己,也學著李時珍下跪謝道:“王大人,我謝謝你。”
王陽明心中暗暗一笑,急忙扶起了兩人,然後謙虛道:“一件小事,何足掛齒,兩位就不要再提了,快快隨我出去,好好吃它一頓。”
兩人聞言,雙雙受寵若驚,李時珍更是頓首激動道:“王大人,今後若有用得著老夫的地方,老夫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老夫也絕不會眨一下眼睛。”
王陽明本來就是想將李時珍這種一等一的人才收為己用,見狀即刻應道:“如此,王某就不客氣了。”
反觀利瑪竇,雖然對王陽明也是感激的緊,卻還沒有到達李時珍一般的程度,只是承諾道:“他日我一定會把這份恩情還給大人您的。”
王陽明也是一笑了之,微微頷首,然後便熱情地拉著拉人出了潮溼的天牢,奔回了王府。
進了王府,王陽明讓下人稍微替李時珍和利瑪竇梳洗了一番,接著就開始了午宴,雖然早飯剛吃完沒多久。
席間,王陽明問李時珍道:“李大人妻兒可是在京城?”
李時珍搖了搖頭,答道:“老夫位卑,京城開銷太大,因此妻兒尚且安置在老家鄉下。”
據王陽明所知,李時珍年輕時參加過數次科舉考試,可是屢考不中,後來便棄文從醫,幹起了李家世代從事的醫生職業,雖然曾遭到過其父親的強烈反對,但是毫無疑問,李時珍是一個天生學醫的好料。不過即使如此,李時珍在明朝的地位還是很低,直到他寫成了《本草綱目》才一下子聲名鵲起,現在看來,他目前應該還沒有寫成才對。
王陽明略一思考,便對李時珍建議道:“不如李大人就暫且住在寒舍,好節省一點開銷,也為妻兒多結餘點銀兩?”
李時珍顯然沒想到自己和王陽明見面不過兩次,王陽明卻不但救了自己性命,還要供給自己食宿,如此恩德,如何承受得起,便急忙拱手回絕道:“王大人好意,老夫心領,只是老夫年逾花甲,已是風燭殘年,若是接受了大人你的恩德,恐怕要來世才能回報了,所以老夫承受不起。”
王陽明聞言慷慨一笑,緩緩勸道:“李大人多慮了,大人身負奇才,豈是容易西去之人,況且王某初來京城,正是用人之際,李大人既然已經無法在朝中為官,何不暫住寒舍,以展抱負?”
“抱負?”李時珍突然聽到了這兩個字,不由眼神一滯,勾起了多年來一直陪伴著他的夢想。年輕時,他曾經立下誓言,要懸壺濟世,醫遍天下疑難雜症,只可惜環境不饒人,到如今研究了一大堆理論知識,卻始終找不到一個實踐的好機會。
“大人意下如何?”王陽明見李時珍猶豫不答,料他動了心,便再次問道。
李時珍恍然清醒過來,嚴寒深意地看了年少英俊的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