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頓時象一盞明燈在徐澤眼前亮起,宋朝別的沒有,就是人多,此時的宋朝南邊的人口已經超過了北方。這也是宋朝為什麼能在金與蒙古的鐵騎之下能堅持那麼久的原因,別的沒有,人害怕沒有嗎?開幾次恩科,不就有人了嘛!徐澤嘿嘿一陣奸笑。對小龍女道:“龍兒,你真聰明。”說完才發現小龍女的不對勁,有過多次經驗的徐澤如何不知道小龍女的需要的,書房時又傳來一陣淫笑,惹得東宮喜鵲飛起幾隻。
開慶元年的宋朝可是喜事不斷,先是襄陽大捷,然後是蒙古大汗蒙哥的去世,現在又是大宋王朝的禪位大典,而更讓人激奮的蒙古最有可能繼承汗位的忽必烈也派人前來祝賀,並同時送來了一批戰馬、黃金、白銀、東珠、珍貴毛皮等物,儘管沒有全額送達,但協議還在履行。後續仍會在某個時間送道。這一年可以說是自高宗南渡以來,國人最高興的一年,感覺最有尊嚴的一年,八月十四日,整個臨安城就呈現一片節日的景象,各家各戶不用臨安府催促,早早的就掛上了紅色燈籠,街道也被打掃的乾乾淨淨。在人們的心裡,都不由的對徐澤這位即將登基的皇帝充滿了期盼的心裡,從他戰勝蒙古大軍,身入敵營擒獲蒙古王爺,逼迫他簽下城下之盟,可以看出他的胸才偉略。儘管有些腐儒對徐澤鑑訂的協議不滿,認為我大宋乃天朝上邦,應秉承仁義,不應占番邦小國的便宜,有失仁義。但那些升斗小民和一些有見識計程車大夫們卻為這位未來的皇帝歌功頌德,因為他們盼望一位武皇帝久矣。綜觀宋朝歷代,沒有哪代皇帝是武皇帝,也許他們不喜歡武皇帝這個稱呼,但也有可能他們還沒有這個資格來擁有這個稱呼。但這位未來的皇帝在未登基之前就身臨前線,親自衝鋒殺敵,想在宋朝歷代就是太祖、太宗也不遜多少。總之,他們對大宋的將來是充滿了期望。都不由的想在禪位大典後的祭天大典上看看這位神奇的未來的大宋皇帝。
禪位大典,在歷史上從來沒有正經或者隆重的舉行過,禪位始於堯舜,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禪位,如漢時的王莽,三國的曹丕、唐朝的李淵,包括本朝的太祖皇帝;而歷朝中父親禪讓給兒子的也不少,如唐朝的李淵禪讓給李世民,玄宗李隆基禪讓給代宗,再到本朝的徽宗皇帝禪讓給欽宗,但綜觀以上的禪位都不是在上代皇帝意願的情況下的禪位,而這次禪位卻是上代皇帝遺願的情況下發生的,不由的對理宗皇帝的胸懷誇兩下,不過這次大典卻讓宋朝的諸名大臣,翰林院的許多名家為難了,他們翻閱了無數的典籍,只有在堯舜時的禪位大典上找到了詳細的記載,並且與現在相符,但總覺得這樣的大典遠比上古時期要隆重,所以一時難以決定,後來還是左相丁封剛決定除掉上古的大典外,還決定搞一套特殊的,叫做“金鳳頒詔”( 明清時期,皇帝登基、冊立皇后等重大慶典時在天安門舉行的頒詔儀式)。在進行頒詔儀式時,樞密院要預先在承天門正中垛口設定備有黃案的宣詔臺,並準備好“金鳳朵雲”(漆成金黃色的木雕鳳凰和雕成雲朵狀的木盤)。奉詔官(捧接詔書的官員)和宣詔員(宣讀詔書的官員)等人衣冠楚楚,早已恭候在那裡。詔書放在乾元殿黃案上,皇帝蓋上御璽後,經過一套繁瑣的禮儀,由左相用雲盤承接詔書,捧出乾元殿,暫放到午門外的龍亭裡,然後在鼓樂儀仗的引導下抬到天安門城樓上,再將詔書放在宣詔臺的黃案上。宣詔官登臺面西而立,宣讀詔書。這時,只見天安門下金水橋南,文武百官和耆老按官位序列依次面北而行三跪九叩大禮。
詔書讀完,由奉詔官把詔書卷起,銜放在木雕的金鳳嘴裡,再用彩繩懸吊“金鳳”從承天門垛口正中徐徐放下。城樓下早有御使臺官員雙手捧著“朵雲”等在那裡,這樣,“金鳳”嘴中的詔書也就落在“雲盤”中了,此舉稱為“雲盤接詔”。
接詔後,詔書仍要放回承天門前的龍亭內,然後由黃蓋(黃色傘蓋)、儀仗、鼓樂為前導,浩浩蕩蕩抬出端節門,送往武英殿。這時,左相早已從長安左門快步回到武英殿前跪迎詔書,並將詔書恭放在大堂內,行三跪九叩禮。隨後,用黃紙謄寫若干份,分送各地,頒告天下。
然後在太廟內舉行新老皇帝交接儀式,按古例,第一、有開幕儀式,昭示大典的主題《卿雲歌》就是在開幕儀式上由數萬禁軍合唱。歌曰:“卿雲爛兮,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歌意:天上飄著燦爛的雲彩,象片片美麗的綢緞聚集在一起,日月給與大地的光華,會一天天繼續下去。從而歌頌禪位於新帝,就象在新的陽光下開始了新的一天。當大典主題得以昭示後,就進入了大典第二部分。
第二、老皇帝的退位詔書,然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