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4 頁)
)
“真抱歉打擾您……可是,您坐在我的座位上了”
無數的書本和文章都探討過動物對領地的重視。不管是大牲畜、鳥、魚、還是猴子、猩猩,他們都會以各種方式標識自己的地盤,並且防備同類入侵。但是直到近些年,我們才發現人類也有著類似的行為習慣。如果你能瞭解人類對個人空間的那種微妙感覺,你就會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而且在跟別人進行面對面的交往時,你也能更準確地預判他們的反應。在研究人類的“領地佔有欲”方面,美國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Edward Hall)無疑是一位先驅者。他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創造性地將這一學科命名為“空間關係學”(proxemics)。這一學科名稱是在“接近”(proximity)一詞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霍爾在這一領域的研究,讓我們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了耳目一新的認識。
每個國家的領土都有著明確的國土分界線,有些邊境區域還會安排武裝鎮守。而在各個國家內部又會劃分成若干更小的領地,形成各個州、郡。在州、郡裡面還有範圍更小的城鎮,城鎮裡面又分成若干個區。每個區由很多條街道組成,而對於居住在這些街道的人們來說,那塊小小的居住區就是他們的領地禁區。在電影院裡,我們常常為了爭奪座椅扶手,而對身旁的陌生人展開無聲的對抗。同樣,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家園懷有一種無形的忠誠,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他甚至不惜浴血奮戰。
人們常常把專屬於自己的區域或者空間視為自己的領地,彷彿這塊領地就是他身體的延伸。在每個人的周圍都會存在著這樣的領地,比如用籬笆圍起來的住宅、私家轎車的內部、自己的專屬臥房和椅子,甚至就如霍爾博士所發現的那樣,身體周圍看不見摸不著的那一圈空氣。
在這一章中我們主要探討的就是這種無形的個人空間,你將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瞭解到當個人空間被入侵時人們會有怎樣的反應,以及在某些場合跟他人保持一臂之距的重要性。
個人空間
大部分動物都會將自己身體周圍一定的區域視為自己的私有領地,至於這塊領地範圍的大小則主要取決於動物生長環境的擁擠程度,以及當地動物分佈的密集程度。所以,私有領地的大小是由當地的整體環境決定的。在廣袤的非洲大地生長的獅子,它的私有領地大約包括半徑50公里以內的範圍,甚至還要更大,依據區域內獅子分部的密度而定。獅子會透過在領地邊界大小便的方式標註自己的地盤。但是,如果是在類似於動物園這種地方,和其他獅子一起封閉餵養的獅子,他們所需要的私有空間可能只有幾平米大小,這是出於居住的擁擠程度而做出的無奈的選擇。
個人空間,就像我們隨身
攜帶的大氣泡
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彷彿是一個行動式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大多數動物一樣,人類也有自己專屬的個人空間,它彷彿是一個行動式的大氣泡,無形地環繞著人們的身體。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這個“氣泡”以內的空間就是我們的個人空間。像動物的領地一樣,人類個人空間的大小也要取決於生長環境當中的人口密度。這也就意味著,個人空間的大小還與文化背景有關。在有些國家的文化背景下,例如日本,人們已經對擁擠的環境習以為常;但是很多其他國家的人就更偏愛開闊的個人空間,希望其他人能夠跟自己保持適當的距離。
研究顯示,跟大部分社交區域相比,監獄裡的人們似乎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更為強烈,所以在面對朝自己走過來的人時,犯人們總是會變得具有攻擊性。如果把犯人單獨關押,犯人的情緒就能夠得到平復。在19世紀90年代,航空公司因為折扣機票而收入銳減,為了改善盈利狀況,公司增加了飛機上的座位,旅客們之間的距離隨之變得比以前擁擠,結果導致旅客之間的衝突時有發生。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九章 個人空間和領域(2)
個人空間的間距
現在我們就要開始探討這個“大氣泡”的半徑了。在這本書中,我們將主要以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中產階級作為研究物件,比如在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以及北美、北歐,或者是生活在比較“西化”的新加坡、關島和冰島等地區的人們。各位讀者所在的國家可能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人們對個人空間的需求會和本書中所探討的人群有所差別。但是無論如何,我們所提供的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