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3/4 頁)
的主旨寫的是如何成功的故事; 這才是貫穿全文的主線; 起因、經過、結果; 無不是緊緊地圍繞著這條主幹在寫。其他的; 諸如上面的那些說法; 都是枝葉; 不過是從側面反映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而已。
我說西遊記的主旨就是如何成功; 有些朋友可能不太認同; 這種理解太膚淺了吧; 太世俗了吧; 尤其是有宗教信仰的朋友會反對; 他們硬是要固執地堅持西遊記講的是佛家的修行。
佛是真正的大智慧者; 說句不好聽的話; 佛的境界; 又豈是你一個凡夫俗子所能理解得了的! 西遊記你都看不懂; 你還能看得懂佛經?!
其實呢; 世俗的修行與佛家的修行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矛盾; 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而已。並且佛也提倡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修行。
任何一個人; 起初都有一個立志階段; 立志升官; 立志發財; 立志為僧; 哪怕是具體到做某一件事; 也都是起緣於最初的一個念頭; 所以; 立志階段(決定開始)總是在幼稚期完成的; 是最不成熟的; 因為他處於整個事件的最前端。
沒有立志; 便談不上努力。做任何事; 先都有個目標; 沒有目標; 你往什麼方向努力?! 有了目標; 很自然地就要朝著目標去努力。
沒有努力; 便談不上懷疑。在前進的過程中; 一定會因種種困難而產生種種懷疑(幻象); 我的決定是否正確? 我的努力是否正確? 我堅信的理論是不是有問題? 或者理論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或從一開始我就受到了欺騙? 這些都是正常的; 他說明你認真努力過。
沒有懷疑; 便談不上堅定。其實呢; 你懷疑的兩個面; 他都是對的; 同時也都是有問題的; 所以你才會懷疑! 這個取捨是
'By sunxiny 1/31 00:19:34' 290樓
總算over downloa
'By sunxiny 1/31 00:20:26' 291樓
中間漏了14~17,補下
14) 觀音選定取經人始末
《西遊記》第八回; 觀音菩薩領如來佛金旨往大唐尋取經人; 為了把如來佛認為別人都做不成的事做成; 觀音菩薩在長安做了三件事:
1。 狀元陳光蕊赴任逢災; 留下一子;
2。 皇帝唐太宗死而復生; 要辦水陸法會;
3。 和尚陳玄奘當選法會主持; 菩薩當眾顯象點化。
這三件事都與取經有著最直接的關係; 任缺一件; 則取經不能成立!
這三件事都是觀音菩薩做的; 從三個方面可以看出:
(一) 關鍵人物魏徵
1。 陳光蕊事件中: 狀元陳光蕊結婚的第二天凌晨五更三點,魏徵丞相奏太宗:“臣查所屬州郡,有江州缺官。乞我主授他此職。”太宗就命光蕊為江州州主,即令收拾起身,勿誤限期。
這麼大清早! 還沒到上班的時間呢; 魏徵一句話; 就把陳光蕊推上了死路! 時間; 路線都是設計好了的。
2。 唐太宗事件中: 龍王求太宗看住魏徵不要斬它; 魏徵偏要斬; 使老龍冤魂來尋仇索命; 把太宗逼到陰間地府。
魏徵還自以為是的充當好人; 寫個信給崔判官; 壞就壞在這個信上; 不寫這個信; 還不知道魏徵和他們是一夥的; 寫了這個信; 才知道原來是他們安置在唐太宗身邊的一個間諜! 其實他那封信根本就沒起到半點作用! 他的信還沒有亮出來; 崔判官早已跪在地上迎接來了; 人家是接到上級的命令來的! 不是這封信!
3。 陳玄奘事件中: 水陸法會選主持; 最後選出陳玄奘; 是由魏徵與蕭星、張道源這三個人來評選的; 魏徵的官最大; 是丞相; 皇帝的紅人; 蕭星是副宰相; 負責宗教的; 張道源是太僕; 說話不算數的。
乾脆直接說; 就是魏徵選出的玄奘!
這個魏徵真是可疑; 處處有他! 從中可以看出他的身份: 在人間擔任的是丞相之職; 在仙界擔任的是執屠刀行刑的一名劊子手之職; 魏徵自幼得授仙術; 可在仙界之職實在是太低; 所以想跳槽到佛界; 正好被菩薩利用了; 讓他當個間諜。
(二) 錯亂時間的喻意
這三件事; 從邏輯上講; 應該是先後關係; 先有事件1; 再有事件2;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