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3 頁)
卻去了,因為他認為阿敦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圈子裡所有人的利益。
博爾晉看望阿敦的事兒,在圈子裡傳開了。
齋古桑、碩託、濟爾哈朗等人,以一副代表正義、正確的面孔出現,紛紛指責博爾晉立場不堅定,分不清大是大非,原則性不強。
博爾晉對這些人的奴才嘴臉感到噁心,他直言不諱地說:“是,我這個人立場肯定不如你們堅定!你們對汗王喜歡的人,不論是誰,與其屁股接吻都覺得是一種幸福;對被汗王冷落、棄用的人,狠不得一棍打倒,再踏上幾腳。阿敦是汗王身邊紅人的時候,你們認為他這也好那也好,連放的屁都是香的。現在阿敦無職無權無勢了,你們就說他是反社會反人民十惡不赦!”
濟爾哈朗也急了,說:“你正義,你勇敢,但是,在阿敦沒有下獄之前,你怎麼不找汗王理論呢?”
博爾晉憤然正色,說:“你以為我不想嗎?我只不過是一個三等副將,我上面還有三等大臣,汗王面前有我說話的機會嗎?”
博爾晉的話,被人添油加醋之後,傳到努爾哈赤那裡。努爾哈赤不置可否,只是說:“博爾晉既然喜歡做三等副將,那就讓他做三等副將吧!”
那時,因為滿洲戰事頻繁,參戰的人只要能活著回來,晉升的速度都非常快。惟有博爾晉例外。他在1621年已經是三等副將,直到1627年皇太極即位,博爾晉去逝,才晉升為一等副將。
博爾晉病逝後,皇太極以博爾晉的赦書丟失,不準博爾晉的兒子接父親的班。這也是特例。
看來,在圈子裡,說話是一定要分場合、分物件、分內容的。該說的,要委婉、要留有餘地;不該說的,絕對不能說。
大兒子褚英不理想,二兒子代善太糊塗,努爾哈赤在想,自己百年之後把一把手的位置讓給誰呢?這不得不讓他大傷腦筋。
努爾哈赤是一個聰明過人的政治家,經過兩次內定接班人失敗後,努爾哈赤總結後得出以下結論:
一、在這個圈子裡,未來接班人的位置,是具有極大誘惑力的。自己一旦確定誰是未來的接班人,他都會成為別人獻媚、拉攏、腐蝕的物件,也是別人打擊、陷害甚至謀殺的目標。這就會導致無論誰做接班人,都會不斷地犯錯誤。
二、現在後金圈子的首要任務,是南擴,侵吞大明的圈子。這就需要圈子裡的人,眾志成城,一致對外。未來接班人的位置,猶如一根帶肉的肥骨頭,他一旦過早丟擲,這些藏獒般的兒子,就會把精力放在爭搶骨頭上,將引發圈子裡的巨大內耗。
三、如果把這根大骨頭供在圈子裡的最高處,並宣佈,他百年之後,由圈子裡公認的有責任感、事業心、進取心的人獲得,就會激發貝勒們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表現,盡力爭取。這樣,受益最大的,是圈子和圈子裡的人。
於是,在1622年,努爾哈赤簽發了關於即位的《汗諭》,確立了八大和碩貝勒共理國政的制度,轉發給各大貝勒、朝臣傳閱。
這個《汗諭》,對繼承人作了明確指示,可以歸納成2條:
一、即位人不能由先汗獨斷指定,更不能由誰自封,必須由8位和碩貝勒*選舉,全票透過。
二、如果8位和碩貝勒看走眼了,推舉的人上臺後,獨斷專行,胡作非為,不以圈子前途為己任,八大貝勒有權將其罷免,另行推舉。
努爾哈赤給他未來的接班人,畫了兩道線。第一道線是*;第二道線是賢德。二者缺一不可。這就讓惦記汗位的人,知道如何要求自己;讓不惦記汗位的人,知道如何判斷別人。
這道《汗諭》簽發後,讓皇太極看到了希望。這麼多年來,在暗中,他一直為這個位置不懈努力。他缺的,就是他名正言順獲得汗位的依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