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累卵(第1/3 頁)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孫策就帶著江東大軍兵臨城下。
袁術留下橋蕤斷後,又一把火燒了浮橋,然後帶著萬餘殘部匆匆逃往汝南。
袁否被解除了兵權,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駙馬都尉黃猗趾高氣揚的帶著羽林衛先行一步,替大軍打前站。
由於沒了輜重拖累,行軍速度倒是快了。
到中午時,大軍就往北走了將近四十里。
就不知道,這個下蔡有沒有被江東軍拿下?
如果下蔡很快失守,江東軍很快就會追上來。
傍晚時分,大軍便進入了汝南郡地界,張勳便下令安營紮寨。
當各軍將士忙著埋鍋造飯時,袁否卻守在三塊石頭壘成的土灶前,替袁術煎藥,華佗在旁邊做指導。
“公子,這桔梗一定要搗碎了才行。”
“還有,這水不能放多了,確保浸透藥草就行。”
“煎藥的火候十分要緊,要是沸了,藥力就散了。”
“還有,公子且記不能加錯了藥材,陛下氣血兩虛,嚴禁進補,若是不小心把這幾味藥材加入藥中,恐有性命之慮。”
袁否拿鵝毛筆在蔡侯紙上一一記好。
因為是第一次煎藥,袁否足足忙了半個時辰才煎好。
當袁否灰頭土臉的端著剛煎好的藥送到袁術榻前時,卻讓馮氏擋下了。
馮氏雖然沒有明說,但袁否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他雖然生氣,卻還是拿湯勺從藥碗裡舀了一小勺送進自己嘴裡,馮氏這才作罷。
袁術這才放下手裡捧著的書簡,示意袁否喂藥。
袁否端著藥碗跪坐到袁術榻前,目光無意中瞥見袁術剛剛放下的書簡,只見抬頭就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字樣,不由心頭狂跳。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又是春秋時期的一則典故。
這則典故說的是春秋時期魯國公子慶父的故事。
慶父是魯莊公的弟弟,在魯莊公死後跋扈專權,一連殺死了兩任國君!
袁否兩世為人,都沒認真讀過左傳,但昨天袁術看的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還有今天袁術讀的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兩則典故他正好讀過。
一霎那間,袁否的背脊就已經被冷汗所浸透了。
什麼意思?袁術昨天讀《楚世子商臣弒其君》,今天又讀《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這究竟是幾個意思?袁術是在擔心他會成為另一個商臣?或者慶父?
如果袁術真的有了這種擔心,是不是就意味著,很快就會殺他?
想到這裡,袁否腳下本能的挪了一下,想要儘快逃離這個地方。
袁術都有了殺他之心了,還跟個傻瓜似的留在這裡幹嗎,等死麼?
不過,當袁否的眼角餘光掃過馮氏臉上,卻又想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也許,這只是馮氏在搗鬼,是她在透過這種方式在向袁術發出暗示,暗示他袁否有可能成為商臣,或者慶父。
那麼,究竟是哪種可能呢?
冷靜,一定要冷靜,越是這種時候就越是要冷靜!
袁否深吸了一口氣,強迫自己摒棄雜念冷靜下來。
袁術嚐了一口,發現藥竟是甜的,便問袁否道:“否兒可在藥中加了蜂蜜?”
袁否忙道:“回稟父皇,剛才兒臣壘灶煎藥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窩野蜂,於是取回蜂蜜加入了藥中,只願父皇能多喝幾口。”
袁術笑道:“難得你能有這份孝心。”
說完,袁術竟將一小碗藥一口喝了。
馮氏站在旁邊看得清楚,俏臉上不由掠過一抹陰霾。
袁否卻忽然間福至心靈,想到了一個試探袁術心意的方法。
當下袁否收拾好藥碗,又對袁術說:“父皇,兒臣也想讀左傳。”
“否兒也想要讀左傳?這卻是好事,讀史可以明智。”袁術當即吩咐小黃門說,“去,給公子否拿幾卷左傳,哦不,拿一整套來!”
不等小黃門領命,袁否又搶著說道:“父皇,兒臣想要讀你批註過的左傳。”
古人讀書,無論寒士還是博學鴻儒,都有批註的習慣,就是在書簡的空白處或者邊邊角角寫上自己對內容的理解以及讀書心得。
袁術自然也不例外,一邊讀書一邊附上批註。
袁否用來試探袁術心意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如果是袁術擔心他袁否會成為楚世子商臣或者公子慶父,那麼他的批註中就必定會留下一些心裡的想法,那麼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