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3/4 頁)
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至於當年受到克林頓邀請,按照要求排出數百文美元大鈔,擠在20萬之眾的人堆裡想看出點就職儀式的什麼名堂只有天曉得。
最後,很可能只是一張請柬紀念可以留存,曾經參加過某某總統就職儀式的虛名恰如過眼雲煙似地隨風飄散。
當然,之於杜成章,一旦這請柬是由美國候任總統親筆簽署,以白宮的名義發出,飄洋渡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意義有點不同。
至少,不僅可以證明杜成章是一箇中國的成功人士,影響力已成功越過國界,在一個加倍寬廣的跨國範圍。
所以,杜先生是不能,也不會婉拒的。雖然只有區區二十萬分之一,那也是一種時來運轉的表示方式。
第十七章 杜成章確實成了老街一寶(94)
杜先生時來運轉,並非就是買彩票中了頭等大獎;走上馬路上,眼前成功飄落一張百萬英鎊的可兌換支票。
前文有說,杜成章上世紀四十年代從美國麻省歸國後,除了繼續男歡女愛生兒育女的傳統生命老套,一直擔任老街街道居委會的小組長。如果尚有唯一的閃光亮點,就是利用居民小組長的職務便利,夫妻兩聯手發展了備受質疑的被褥租賃業務,加上傳統的房屋出租,勉強維持整個杜家老老小小的平常生活。
*開始後,杜成章的美國麻省經歷受到巨大質疑。老孃舅以死相搏才保下杜成章人身包括家庭財產安全。但是,老孃舅卻為此付出了生命代價。
對此,不僅杜成章本人,包括老街上眾人也是耿耿於懷。認為原本雖說是主任老孃舅和組長杜成章的關係就比較一般。老孃舅甚至撂下了“用人不可能不疑,疑人該用還是要用”之類的狠話。憑老孃舅一個老革命的身份,何以為了一個號稱有知識而在老街長期無所作為的杜先生,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代價。
很多人尊敬老孃舅,但對其關於杜成章“街寶”之類的言論,始終將信將疑。
由於老孃舅斯人已去,評頭品足亂髮議論是對故人的不敬,所以大家才選擇沉默以示理性的剋制。
事情的轉機,也就是說時運流年變化,出現在了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當時積壓了從66屆高中生一直到78級應屆生十多屆初高中畢業生,人員上千萬之多。
恢復高考的資訊,是當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各大媒體公佈的。考試定於12月中旬在全國各地同步舉行,從公佈訊息到施行,前後間隔時間不到兩個月。
當年,報名參加考試的人有570多萬人,錄取名額只有區區20餘萬人。
報名趕考的情形,有點類似趕大集。不要說複習老師,特別是優秀的複習老師,就是原本初高中的舊課本都變成相當吃香的搶手貨。
這時,老街上一些人們才有點恍然大悟,老孃舅那個革文化命和被文化革命之間相互辯證關係和真實含義。
這僅僅是開頭起步形式,杜先生還沒能同時迅速吃香起來。整個吃香過程,尚需幾年過渡時間。
他杜先生擅長的是英文。剛恢復高考之初,英語沒算分。後來開始算分,也是摺合成較小比例。
需求決定供應。當時上上下下對英語需求處於醞釀階段,杜先生的供應難以展現魅力。
杜先生躍躍欲試嶄露頭角是在八十年代初。當時,高考不僅制度、規範化,而且出國留學開始熱門,很多青年學子的外語尤其是英語需求一下子迅速膨脹。
這時,杜先生無論是西南聯大特別是美國麻省的經歷絕非可有可無。
那麼多需要應考,英文過不了關的莘莘學子,終於後悔起來。當年只顧了革文化的命而荒廢了學習,現在終於輪到文化行使權力,開始狠狠革自己命了。也不用他人過多提醒,就是為了報答當年老孃舅捨生忘死保護他杜成章那個勁頭,他也不該默默無聞無動於衷。
杜成章蠢蠢欲動起來,先是迎合老街那些年輕人高考惡補英語的需要,老街第一小學現成的課堂教室,嘗試舉辦業餘英文補習班。
想不到他那夜校一開張就門庭若市車水馬龍,業務情形同他挖空心思弄出來的被子租賃業務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不要看杜成章中文尋常,偏偏說起美式英文是流利無比。不要說那些學生,就是老街當地兩所中學本科畢業的英文老師也是自愧不如,紛紛請求坐在教室後座聽課,費用自理。
杜成章就此起步,又找了幾個助手,包括教會學校的高材生朱阿毛。將文化補習從一個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