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遠去的背影,田昕道:“——咱們去看看那個武當山論道大會如何?”
論道武當
武當山位於湖北十堰,北通秦嶺,南接巴山,連綿起伏,素有“八百里武當”之稱。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相傳為上古玄武得道飛昇之地,有“非真武不足當之”之謂,故名。
武當自古以來便有“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之美譽,為歷代道家聖地,自從張三丰創立武當派以來,武當山更成了武林聖地。
張真人仙逝,新任武當掌門靈虛道長昭告武林:“三豐真人仙逝,遺留一本張真人注過的《道德經》。張真人遺訓,凡天下人論道武當,勝者武當便以此書相贈,以結道緣。”
一本《道德經》本不為貴,但被武林神話張三丰注過無異於武林奇寶。江湖中有的盛傳“此書中記載著三豐真人畢生所學,得此書便可得張真人畢生之絕學。”更有盛傳“得此書不但武功可天下無敵,待練成後更可白日飛昇。”一時全武林都把目光放在了這本張真人注過的《道德經》上。
早從正月初十,也就是訊息公佈的第二天,武當山便陸續開始來人。由於人員太多,靈虛道長只好讓各派掌門以及江湖中頭面人物暫住武當,其餘弟子在山下自行住店,一時武當山下客棧生意興隆,房錢都連漲了數倍。
二人勉強在山下找了個沒客滿的客棧住下,待三月初九好見識下這次大會。
武當山多奇石,蒼松翠柏,雲淡風輕,著實人間仙境。可今天武當卻沒有往常的清幽。武林人士鱗次櫛比,都擠在山門處等候。
萬濤指著門口一塊大石道:“昕兒你看,這就是武當的解劍石,凡來武當者需將武器解下交予道童方可進入內。不過今日舉行論道大會,我想武當這條規矩今日是不用了。”
正說著,山門大開,出來一位三十來歲的道士,道士身著碧藍道袍,手持拂塵,出門後對眾人大聲道:“辰時已到,大家可以進山門了。不過有個規矩,既然是論道武當,大家需答對考題方可入內。”說罷命人給眾人每人一張紙,上有考題。又道:“大家手上就是考題,大家請把答案及姓名寫上,答對者方可入內。”
江湖中不乏武功平平胸無點墨之輩,論道對這些人而言就如對牛彈琴。而這些人卻偏愛熱鬧,武林中無論大事小事都是少不了這些人的。鑑於此,靈虛道長只好設道道關卡篩選來人,否則這些人入武當可是麻煩之至。考題無外乎是《道德經》一類問題,而江湖中多粗人,哪有心思去研究什麼《道德經》,絕大部分武林人士還沒進得了山門便被淘汰下山,雖多有不滿,但又不敢在武當造次,只好悻悻而去,所以順利進了山門到達真武大殿的算上弟子隨從也僅剩三百餘人。
進了山門,萬濤指著腳下臺階邊走邊對田昕說:“昕兒,這臺階便是雲階,共一百零八級,合乎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數,階頂通往真武大殿。”
田昕疑惑地睜大眼睛,問道:“你來過武當?”
“沒有。”
“那何以對武當如此熟悉?”
“聽師父說過。”
說罷便到達階頂,一座氣勢恢宏的大殿映入眼簾,殿高十餘丈,碧瓦紅牆。門口一副對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筆鋒瀟灑飄逸,絕然天成。正門上方掛著一塊金匾,上書:“大真武殿”。殿中甚廣,入三百餘人亦不嫌窄。
田昕環顧人群道:“奇怪,怎麼不見我父親。”萬濤道:“可能人太多,等會再淘汰些人再找吧。”田昕點頭,也只好如此。
這時幾個道童伴一老道入內。老道鬚髮皆白,身著八卦仙衣,相貌和善,手持拂塵,倒也有幾分仙風道骨。
老道對眾人道:“各位武林同道,歡迎來我武當,家師三豐真人仙逝,我現任武當掌門。家師臨終遺訓,眾位論道武當,勝者我便將他老人家注過的《道德經》相贈,以結道緣。現在我出一題,請大家還如剛才那樣將答案和名字寫在紙上。”說罷示意弟子發紙。
萬濤拿到一看,紙上寫著四個大字“天地不仁”。
萬濤隨師父妙玄子修道兩年,這題對他自然不是問題。隨此來並非為書,可如果初到武當就被淘汰下山豈不掃興,於是信筆而書。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所偏愛,任萬物自行生死;聖人也無所謂仁愛之心,任由百姓自然生活。天地萬物,無外乎‘自然’二字。過分地仁愛反到無益,治國之道亦應‘無為而無不為’,對待自身也應順應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